近日,記者從遵義市農業農村局獲悉,2021年,遵義市農業農村系統圍繞“四新一高”發展理念,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遵義“十四五”農業農村工作開局碩果累累,實現了開局良好、起步穩健。
2021年,該市農業總產值達921.25億元、居全省第一,總產值增速實現9.1%、排名全省第5位,較2020年上升3位,是近5年來的最高排位;農村人居可支配收入達16216元,居全省第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60元。
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益持續提升。該市通過推進千畝“綠色稻+”基地進行示范引領,開展高產示范田、糧食單產提升、高產技術試驗等創建活動,落實農業防災減災和綠色防控措施,完成糧食播種面積917.84萬畝、產量234.1萬噸,單產提升3.26%,實現了糧食面積不降、單產提升、總產穩定。湄潭縣農業農村局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表彰。
肉產品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在生豬“縣縣有龍頭”基礎上,遵義狠抓生豬重點項目建設釋放產能,推進牛羊、家禽適度規模發展,大力發展設施漁業,畜禽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畜牧漁業總產值達236億元。扎實推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屠宰監管,全市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鳳岡承辦了“全國肉牛肉羊發展座談會”,肉牛產業“六方合作”金融創新試點在全省推廣。
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遵義持續推進特色優勢產業規?;?、標準化,茶葉、辣椒等主導產業發展和壩區建設實現提質增效。湄潭蟬聯茶業百強縣榜首,鳳岡16位、正安62位、余慶77位,湄潭入選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余慶入選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全市茶葉出口再創新高,出口量和貨值全省第一,鳳岡茶葉出口持續保持全省第一。農產品加工總產值實現586.6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持續走在全省前列。高質量承辦了茶博會、辣博會,影響力持續提升。
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和發展動能持續提升。2021年,遵義超額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完成到位資金165.09億元,排全省第一。貴旺公司、卓豪公司、陽春白雪公司3家企業獲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全省15家),全市累計培育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3家(全省50家),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02家(全省1176家),均居全省第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持續規范提升,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達7322個、市級以上示范社521個(國家級23個、省級249個),納入農業農村部管理家庭農場8169家、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00家(省級131家)。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圍繞關鍵節點開展農資打假,遵義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監管,確保老百姓用上放心農資。強化農產品風險監測,實現對主要農產品全覆蓋,合格率達99%。該市還大力推廣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共開具合格證5萬余張。湄潭成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第三批創建試點縣。扎實開展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全年未發生農業安全生產事故。
農業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建成高標準農田39.94萬畝,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43萬畝,居全省前列。農業機械化率穩步提升,主要農作物機械耕作率達47%,高出全省3個百分點。貴州卓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遵義播州區潤田農機專業合作社獲全國星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有序開展,基本完成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和征集,完成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和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年度任務。
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環境持續改善。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覆蓋全市98%的行政村,村莊清潔實現常態化、制度化。推進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不斷深化,化肥、農藥持續減量增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持續加強,農膜回收網點逐步形成有效管理體系,涉農生態環保問題整改扎實推進,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持續改善。長江十年禁漁取得良好開局,遵義市和赤水市、湄潭縣獲省政府通報表揚。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扎實推進宅基地管理與改革,遵義率先在全省啟動推廣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應用,建立宅基地管理和審批工作機制,宅基地信息化管理在全省做經驗交流。湄潭縣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有序推進,發放了全省首份“回鄉”有償使用農村宅基地批準書。全面開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全市已頒證農戶143.38萬戶,頒證率97.8%,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能力持續加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成果持續鞏固提升,遵義市榮獲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全面完成村(居)“兩委”成員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起步好,更要走得穩走得遠。遵義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主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著力推進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農民增收穩勢頭提后勁,加快遵義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現代化步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