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自治縣、區(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有關部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遵義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0-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遵義市農業農村局
遵義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遵義市農業農村局
二零二一年二月
《遵義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2020-2030年)
規劃編制單位:遵義市農業農村局
工作領導小組
組 ?? 長:鄒家文
副 組 長:史忠輝??何??鍵
技術指導組
周招洪 肖禮華??馬嘯天??龍沖沖??
編制組
宋 嬌??朱忠勝??韓洪波??田景權??王澤倫??馮??睿
張 釗??余兵亞??覃??普??袁子嬋??秦智宇??劉??森
李 云??黃錫陽??張勁松??袁福雙??陳興奇??何潤霞
王金娜 李建修??范??卉??吳進軍??肖竺宏??曾??瓊
鄭玉強 徐建忠??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1
第一節 前??言2
第二節 編制依據4
第三節 目標任務7
第四節 基本原則8
第五節 規劃范圍9
第二章 養殖水域灘涂利用評價10
第六節 水域灘涂承載力分析10
第七節 水產養殖業發展分析18
第八節 養殖水域灘涂開發總體思路26
第三章 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劃27
第九節 功能區劃概述27
第十節 禁止養殖區29
第十一節 限制養殖區31
第十二節 養殖區32
第四章 環境影響說明40
第五章 保障措施41
第十三節 加強組織領導41
第十四節 強化監督檢查41
第十五節 完善生態保護42
第十六節 其他保障措施43
第六章 附??則44
第十七節 關于規劃效力44
第十八節 關于規劃附件44
附表:45
附圖:76
????
遵義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
(2020-2030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和省人民政府《關于研究全省生態漁業發展有關事宜的會議紀要》(黔府專議〔2018〕32號)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合理開發利用我市養殖水域灘涂資源,切實維護水產養殖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保障水產品供給安全,促進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按照《農業部關于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漁發〔2019〕1號)和省農業農村廳等11廳局《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黔農發〔2020〕51號)等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編制了本規劃。
遵義市以大婁山山脈為分水嶺,把全市河流分為烏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屬長江流域,全市天然河流10公里以上的有290條,20km2以上的有412條。全市主要養殖方式有池塘養殖、稻田養魚、流水養殖、湖庫生態養殖、循環水養殖等。傳統池塘養殖方式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養殖技術更新慢、種業發展質量不高、飼料轉型升級慢、疫病防控壓力大。創新養殖方式,提升養殖效能,從而促進漁業發展,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早已迫在眉睫。
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統籌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即水產養殖過程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展水產養殖業,決不能破壞生態環境,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2017年以來,為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保護和修復水域生態環境,我市全面拆除網箱養殖1690.5畝,恢復了烏江山青水綠的面貌。網箱養殖拆除后,全市水產品總量減少4萬余噸,水產品人均占有量僅為6.68kg,這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標準46.28kg,水產品市場需求大、前景廣闊。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5〕17號)的有關要求,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轉方式調結構,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發布了《農業部關于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要求各地編制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進一步完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2019年2月,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漁發〔2019〕1號),要求加快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科學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發揮水產養殖生態修復功能,優化養殖生產布局,積極拓展養殖空間,鼓勵發展不投餌的生態養殖。2020年6月,省農業農村廳等11廳局《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黔農發〔2020〕51號)、2020年7月,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快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發布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底前省、市、縣三級要全面完成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和發布工作。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是漁業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產養殖業發展布局的重要依據,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為科學利用水域灘涂資源,加強養殖水域灘涂管理,改善養殖生產環境,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妥善處理好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按照《農業部關于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實際,以改善提升水環境質量和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學劃定“三區”為抓手,優化水產養殖業生產布局,推進水產養殖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協調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特制定本規劃。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保護水域灘涂生態環境,設定發展底線,穩定基本養殖水域,保障漁民合法權益。
一、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11]《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
[12]《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
[13]《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14]《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15]《貴州省漁業條例》
[16]《貴州省水污染防治條例》
[17]《貴州省濕地保護條例》
[18]《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
[19]《貴州省河道管理條例》
[20]《貴州省水路交通管理條例》
[21]《貴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
[22]《遵義市湘江保護條例》
[23]《遵義市市轄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二、規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2018年6月16日)
[3]《農業部關于印發<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規范>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大綱>的通知》(農漁發〔2016〕39號)
[4]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漁發〔2019〕1號)
[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1873號
[6]《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十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面積范圍和功能分區的通知》(農辦漁〔2017〕71號)
[7]《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八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面積范圍和功能分區的通知》(農辦漁〔2015〕39號)
[8]《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九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面積范圍和功能分區的通知》(農辦漁〔2016〕60號)
[9]《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林草局關于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19〕28號)
[10]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黔黨發〔2018〕25號)
[11]《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黔府發〔2018〕16號)
[12]《貴州省農委關于加強培育新動能建設新業態宏觀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黔農發〔2017〕84號)
[13]《貴州省農委關于加快推進全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黔農辦發〔2017〕228號)
[14]《貴州省水運發展規劃(2012-2030年)》
????三、相關標準
[1]《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
[2]《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第1部分:通則》(SC/T 1135.1-2017)
根據相關數據管理要求,結合縣級規劃編制時限,本規劃以2019年為基準年,規劃期限為2020年—2030年。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以改善提升水環境質量和促進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優化水產養殖業生產布局,推進水產養殖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協調發展,科學規劃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穩定基本養殖水域。
按照禁止養殖區全面退出,限制養殖區嚴格控制,養殖區鼓勵綠色發展的原則,制定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管理措施,保障漁民合法權益,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為建立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監管能力相配套、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特色生態漁業產業格局奠定基礎。
(一)科學劃定養殖水域范圍。按照農業農村部和貴州省相關要求,結合遵義市水域灘涂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規劃養殖水域灘涂區域布局,確定全市水域灘涂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范圍。
(二)提高養殖水域管理水平。根據養殖水域范圍及功能區劃分,結合全省生態紅線管理要求和生態漁業發展要求,提出養殖區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以水域灘涂養殖證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加大漁業執法力度,規范養殖水域灘涂管理。
(三)推進水產養殖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協調發展。強化宣傳引導,大力發展稻魚綜合種養,湖庫養殖,池塘工程化、集裝箱等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優化養殖尾水治理,保護和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推進水產養殖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協調發展。
一、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遵義市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和水產養殖產業發展需求,形成養殖水域灘涂開發利用和保護總體思路,科學規劃“三區”,結合實際,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區域,制定養殖水域灘涂管理具體措施,確保我市漁業綠色發展。
二、堅持生態優先、底線約束的原則。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劃定“三區”,合理安排產業發展空間。將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航道、行洪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和公共安全區域作為禁止或限制養殖區,設定發展底線,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
三、堅持合理布局、轉調結合的原則。穩定池塘、山塘養殖,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和鱘魚健康養殖,鼓勵集裝箱循環水、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等現代節水漁業生態養殖,實現養殖水域灘涂的整體規劃、合理儲備、有序利用,協調發展。
四、堅持總體協調、橫向銜接的原則。將規劃放在遵義市區域整體空間布局的框架下考慮,與國土、交通、海事、環保等其他相關專項規劃相銜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五、堅持科學發展、市場主導原則。通過不斷優化漁業結構,拓寬漁業發展空間,提高漁業發展活力。堅持市場化發展方向,發展特色品種,提升產品品質,引導水產養殖生產,實現提質增效。
本規劃養殖水域灘涂范圍是遵義市境內已經進行水產養殖開發利用和目前尚未開發但適于水產養殖開發利用的所有(全民、集體)水域和灘涂,涉及全市各縣(區、市)。
一、地理位置
遵義市位于貴州省北部,地處東經106°17′22″—107°26′25″,北緯27°13′15″—28°04′09″之間,幅員面積30762km2。市域東西綿延247.5km,南北相距232.5km。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是國家規劃長江中上游綜合開發和黔中經濟區綜合開發重要區域。以大婁山山脈為分水嶺,把全市河流分為烏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屬長江流域。獨特的氣候環境以及復雜的水系組成孕育著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赤水河作為長江上游的一級通江支流,更是目前國內唯一沒有水利工程的一級支流,有著大量的名特優魚類、豐富的水產種質資源。
二、地形地貌
遵義市處于云貴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起伏大,地貌類型復雜。海拔高度一般在800~1300米,在全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遵義市平壩及河谷盆地面積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大婁山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橫亙其間,成為天然屏障,是市內南北水系的分水嶺,在地貌上明顯地把遵義市劃分為兩大片,山南是貴州高原的主體之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寬谷盆地為主,一般耕地比較集中連片,土地利用率較高,是糧食、油料作物的主要產地。遵義市地貌類型,根據成因,可分成三大類:熔蝕地貌區、熔蝕構造地貌區和侵蝕地貌區。其中以溶蝕和熔蝕構造地貌(巖溶地貌)分布最廣,約占遵義市土地面積的75%。遵義市海拔最低處在赤水市境內與四川省合江縣交界的習水河與赤水河匯合口,海拔221米;最高處在桐梓縣的柏枝壩箐壩自然保護區牛角寨,海拔2227米,是大婁山山脈的最高峰。
三、水域灘涂資源
(一)水庫(水電站)、山塘
全市水庫(水電站)(以下簡稱水庫)較多,有烏江渡水庫、構皮灘水庫、思林水庫、方竹水庫、石埡子水庫、魚塘庫區、圓滿貫水庫、楊家園水庫等大中小型水庫,共計590座,占全省的22.34%,正常蓄水位面積26559公頃,占全省的17.56%;遵義市共有山塘4090座,水面面積約1936公頃。
表1 遵義市水庫統計表 ?? 單位:座、公頃
類別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小計 | ||||||
數量 | 面積 | 數量 | 面積 | 數量 | 面積 | 數量 | 面積 | |||
飲用水源水庫 | 0 | 0 | 13 | 1925 | 67 | 1217 | 80 | 3142 | ||
非飲用水源水庫 | 5 | 15769 | 23 | 2985 | 482 | 4663 | 510 | 23417 | ||
合 計 | 5 | 15769 | 36 | 4910 | 549 | 5880 | 590 | 26559 |
注:面積為水庫正常蓄水位面積。
(二)河流
遵義市河流均屬長江流域,分屬烏江水系和長上干水系(赤水河、綦江),較大河流有烏江及其支流湘江、芙蓉江、洪渡河,赤水河及其支流桐梓河、習水河,綦江及其支流羊蹬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72.4億m3,約占貴州省的17.4%。全市河流的河長共9148.5km,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90條,有20km2以上的河流412條,其中20~100km2的324條、101~300km2的63條、301~1000km2的14條、1000km2以上11條。
(三)稻田
全市有水稻田總面積約119066.67公頃,其中宜漁養殖面積約37133.32公頃,占水稻田總面積的31.19%。
(四)池塘
全市現有養殖池塘面積5472.75公頃(含流水養殖)。
(五)地下水資源
遵義市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溶洞水、山泉水資源水溫在10-20℃之間,溶氧充足、水質無污染,適宜開展冷水性魚類(鮭鱒魚)、亞冷水性魚類(鱘魚、裂腹魚)流水養殖。據《遵義市水資源公報》,2018年遵義市地下水資源量為40.12億立方米,詳見下表:
表2 遵義市地下水資源統計表 ?? 單位:億立方米
縣(區、市) | 地下水資源量 |
紅花崗區 | 0.68 |
匯川區 | 2.34 |
新蒲新區 | 1.35 |
播州區 | 4.01 |
桐梓縣 | 3.91 |
綏陽縣 | 3.38 |
正安縣 | 2.85 |
道真自治縣 | 2.37 |
務川自治縣 | 3.04 |
鳳岡縣 | 2.74 |
湄潭縣 | 2.49 |
余慶縣 | 2.61 |
習水縣 | 3.97 |
赤水市 | 2.42 |
仁懷市 | 1.96 |
合 計 | 40.12 |
遵義市地處貴州省北部,屬于中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區,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約250-350天,多云寡照,全年平均氣溫15.1℃,年總輻射介于3253~3718兆焦/平方米之間,年日照時數1000h~1300h之間,日照率23%~29%。遵義市雨水整體較為豐沛,年平均降水量900mm~1200mm,變化范圍800mm~1600mm。降水量一年之內地區分布不均,總趨勢是由東至西遞減增。
遵義市自然災害主要有:(一)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巖體崩塌、地面塌陷等。(二)氣象災害:一是冬季低溫雨雪天氣多。1月下旬低溫雪凝天氣強渡最大,范圍最廣。二是春季冰雹多,局地雹災重。三是夏季暴雨多,局地洪災和地質災重。多數暴雨天氣分布不均,局地短時降水強度較大。
一、浮游植物種類
全市境內水域浮游植物主要共9門134屬,浮游植物總密度為2500~16000萬個/L,總平均生物量為1.6mg/L。生物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二、浮游動物種類
全市境內水域浮游動物種類有原生動物,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四大類30屬122種,是濾食性魚類良好的天然餌料,總平均的密度為1700個/升,總平均生物量1.3毫克/升。
三、底棲動物
全市境內水域底棲動物有軟體動物68種,主要為河蜆、螺螄、三角帆蚌等;環節動物主要為尾鰓蚓、蛭類等;水生昆蟲主要為蜉蝣科幼蟲和搖蚊科幼蟲。尤以螺類資源豐富,淺水區夏季生物量達到90.55g/m2。
四、魚類資源
我市魚類資源尤為豐富,2006-2019年調查期間,赤水河流域共采集到魚類157種,其中土著魚類143種,外來魚類14種。綜合1992-1995年歷史調查資料可知,赤水河流域先后分布有魚類164種,其中土著魚類150種,外來魚類14種。150種土著魚類中,有30種魚類被列入各級保護名錄。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89年)的一級重點保護對象有長江鱘和白鱘2種,二級重點保護對象有胭脂魚1種;列入《云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88)的重點保護對象1種,即長江鱘;列入《四川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重點保護對象10種,分別為鯮、鳤、長體魴、鱸鯉、長絲裂腹魚、巖原鯉、小眼薄鰍、側溝爬巖鰍、青石爬鮡和劉氏吻蝦虎魚;列入《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2016年)的受脅物種或近危物種28種,其中處于極危(CR)等級的有長江鱘、白鱘、鯮、鳤、圓口銅魚和胭脂魚6種,處于瀕危(EN)等級的有鰻鱺、長鰭吻鮈、鱸鯉、四川白甲魚、赫氏華鯪、昆明裂腹魚、青石爬鮡等8種,處于易危(VU)等級的有厚頜魴、寬唇華纓魚、長絲裂腹魚、四川裂腹魚、巖原鯉、中華沙鰍、長薄鰍、紫薄鰍、小眼薄鰍、紅唇薄鰍、細體擬鲿和白緣?12種,處于近危(NT)等級的有汪氏近紅鲌、側溝爬巖鰍和短身金沙鰍3種。
五、大型水生植物
全市境內水域大型水生植物有苦草、菹草等沉水植物66種。
六、水生經濟動物資源
全市境內水域主要經濟食用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鳊魚、鯽魚、鮰魚、黃顙魚、鱸魚、鯰魚、泥鰍、鱘魚、中華倒刺鲃、中華鱈魚等。
主要經濟甲殼類有羅氏沼蝦、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蟹(河蟹)等。
主要經濟貝類有河蚌、螺螄、河蜆等。
主要經濟兩棲(爬行)類有大鯢、蛙、甲魚、龜類等十多種。
根據《遵義市水資源公報》,以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氟化物、揮發酚、氰化物、六價鉻、砷、汞、銅、鎘、鉛、鋅、硒、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等為評價參數,遵義市2014年-2018年水質狀況見表3。
表3 遵義市2014-2018年水質狀況表?? 單位:km
年份 | 評價河長 | Ⅱ類 | Ⅲ類 | Ⅳ類 | Ⅴ類 | 劣Ⅴ類 | 主要污染物 |
2014 | 955 | 519.52 | 297.96 | — | — | 137.52 | 總磷、氟化物 |
2015 | 978.6 | 736.88 | 79.26 | — | — | 162.45 |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 |
2016 | 1195.6 | 884.4 | 79.2 | — | 76.5 | 155.5 |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 |
2017 | 1195.6 | 877.2 | 86.4 | 76.5 | 40 | 115.5 |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總磷 |
2018 | 1195.6 | 877.2 | 155.7 | 7.2 | 40 | 115.5 |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總磷 |
????
綜合我市水域灘涂資源、水文氣候條件、水生生物資源、水環境狀況,對水庫、河流、池塘、稻田等水域灘涂承載力評價如下:
水庫魚產力是指無投餌、無施肥等人工投入品情況下,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水域中基礎餌料轉化為魚產品的能力。水庫魚產力與水域地理位置及形態特征,集雨區、消落區、淹沒區情況,氣候狀況和水文特征等密切相關。水庫魚產力主要由濾食性魚類魚產力、底層魚產力、草食性魚類魚產力等組成。根據貴州省生態建設總體要求,水庫水域生態養殖主要投放鰱、鳙等濾食性魚類,這些魚類主要攝食天然餌料生物生長,達到商品規格后捕撈上市,整個養殖過程不投喂人工飼料、不施肥,捕撈的商品魚將從水體中帶出N、P等營養物質,有利于改善水質,降低富營養化程度,是水域水質凈化普遍采取的生物凈化措施。遵義市地表水水質主要為Ⅱ類和Ⅲ類水質,水質較為清瘦,魚產力水平相對偏低,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估計單位魚產力約為10kg/畝。
二、河流
由于梯級開發的影響,全市主要河流(除赤水河干流外)已不同程度梯級開發,剩余的天然流水河段有限,是喜流水生境魚類棲息繁殖的重要水域。河道通常具有防洪功能,洪水對養殖存在較大風險,市內沒有利用天然河流開展水產養殖,因此,本規劃未對河流承載力進行評估。
三、池塘
我市池塘較為零星分散,規范化程度不高,池塘條件及養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小、淺,設施配套不足,總體產量不高,沒有大規模的池塘商品魚基地。近年來發展了一定規模設施漁業,雖產量較高,但體量較小。整體因池塘狀況、養殖設施條件、氣候狀況和養殖技術水平的不同,池塘養殖產量基本與省內其他區域相當,一般在250~1000kg/畝。
我市地下水、水庫渠道水、河道水等流水資源豐富,溶氧充足、水質無污染,適宜開展冷水性魚類流水養殖,據了解,全市流水池養殖產量一般在25~100kg/m3,處于中高水平。
四、稻田
貴州省稻田養魚歷史悠久,稻田條件、養殖技術水平、資金投入等差異較大,養殖產量一般在10~50kg/畝。遵義市保灌稻田資源豐富,宜漁稻田有70余萬畝,養殖水平與省內其他區域相當,養殖產量基本在10~50kg/畝(稻蝦在100~150kg/畝)。
2019年全市養殖面積為14196.66公頃,其中,池塘養殖面積5467.33公頃、水庫養殖面積7148.33公頃、河溝養殖面積1022公頃,其它養殖面積為559公頃;全市稻田養殖面積36789.8公頃(未計入水產養殖總面積)。
二、養殖方式
2017年以前,遵義市養殖方式以池塘、網箱養殖為主。但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升級換代需求越來越強烈、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傳統的池塘、網箱養殖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漁業生產需求。因此,遵義市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原則,大力推廣發展生態漁業;
一是稻田生態漁業。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既破解了國家要糧、社會要美和農民要錢的矛盾,又能解決漁業要空間、要效益的問題;當前,全市所轄區縣均有稻田養殖,主要以稻魚為主,還有稻蟹、稻蝦、稻鴨、稻鱉、稻蛙等模式?,F已有4家稻漁綜合種養企業加入“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家企業獲得“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殊榮。
二是循環水生態設施養殖。通過采取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把養殖水體中的固體物、懸浮物、可溶性物質等從水體中排出,實現水體循環利用。具有節水節地、節能減排、易操易控、保護環境、提質增效等優點。目前,全市范圍內的循環水生態養殖方式有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生態養殖、異位循環水生態養殖、陸基集裝箱循環水生態養殖、圓筒式循環水生態養殖、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生態養殖等。
三是放牧式凈水漁業。通過在水庫、山塘等水面放養以花白鰱為主的濾食性魚類,不投餌,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作為天然餌料,既可以生產出優質的魚產品,又可以節約養殖成本、凈化水質,實現生態環保、綠色發展。
三、養殖品種
全市水產養殖品種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魴魚、鯰魚、泥鰍、鮰魚、黃顙魚、鮭魚、鱒魚、長吻鮠、黃鱔、鱸魚、羅非魚、鱘魚等魚類及大鯢、蝦、蟹、鱉、蛙等品種。
2019年淡水養殖產量為62816.91噸,其中,其中魚類產量為61744.91,占淡水養殖產量的98.29%;甲殼類產量為504噸,貝類產量為386噸,其它名特優養殖品種產量為182噸。
2019年漁業經濟總產值154082.62萬元,其中,漁業產值150167.24萬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3915.38萬元。2019年淡水養殖產值144855.54萬元,占漁業經濟總產值94.01%。
一、區位條件
遵義市東與銅仁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鄰,南臨貴陽市,西接四川省瀘州市,北倚重慶市,全市有土地面積30762km2,是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轄4個區、9個縣、2個縣級市。市域東西綿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遵義市中心城區南到省會貴陽市144公里、北達重慶市239公里。遵義市已建成高速公路21條,建成里程1412公里,通車里程1319公里。其中,杭瑞、蘭海、銀百等高速公路的開通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也帶動了地方的經濟發展。新舟機場、茅臺機場相繼建成通航,分別可通航城市46個和31個,使我市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擁有兩座民航機場的地級市。
二、經濟總量
據《2019年遵義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全市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83.32億元,增長9.7%,排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高于西部、高于全國;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431.87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1593.12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增加值1458.33億元,增長8.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5%;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4.5億元,增長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4%;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4.1%、1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52元、13565元,分別增長9.4%、10.6%;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3.5%。
2019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57.03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種植業增加值304.11億元,增長7.0%;林業增加值25.02億元,增長2.6%;畜牧業增加值92.96億元,下降3.6%;漁業增加值9.79億元,下降9.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5.15億元,增長11.0%。
三、產業結構及調整方向
當前,中國水產養殖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資源和環境的剛性倒逼水產養殖產生變革。針對當前國內、國際漁業發展現狀和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的環境背景下以新戰略、新思維、“調優結構布局,促推漁業轉型升級”,為適應新常態、為現代漁業轉型出謀劃策成為當前產業發展共同推進的目標。
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農漁發〔2019〕1號)和省農業農村廳等11廳局《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黔農發〔2020〕51號)提出,近年來,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保障優質蛋白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利用強度、促進漁業產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問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黔府辦函〔2019〕47號),明確以“零網箱·生態魚”為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以漁控草、以漁凈水,推動漁業高效益、高品質與高產量均衡發展。遵義漁業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樹牢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尋求差異化發展,發展特色漁業、生態漁業、休閑漁業;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以大力探索推進陸基式集裝箱、高位池、工廠化循環水等一系列設施化生態漁業技術模式,穩步推進稻漁綜合種養、鱘魚健康養殖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了漁業轉型升級進程。
一、市場發展潛力
據《中國統計年鑒》(2019年)顯示,全國人口139538萬人,水產品產量6457.7萬噸,人均水產品占有量為46.28kg,貴州省水產品產量23.7萬噸,人均占有量約6.58kg,遵義市水產品產量5.34萬噸,人均(按800萬人估算)約6.68kg,略高于全省,但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43%,差距顯著。據《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預測,到2020年人均水產品攝入量為18kg,折合鮮活水產品36kg,目前看來,遵義市水產品市場還有較大空間。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健康的膳食已然成為人們的焦點議題。水產品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味道鮮美等特點,加之廣泛的知識普及,使得廣大消費者對水產品營養價值認識更加深入,水產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市場需求日益漸增。
二、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有效解決廣大群眾吃魚難、吃魚貴的問題,遵義市大力發展網箱養殖,長期以來,由于缺乏養殖水域規劃先行意識,相應的技術規范、技術標準滯后,導致網箱養殖對水體造成了污染。當前,為消除網箱養殖對水體造成的污染,保護和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遵義市全面拆除了轄區內網箱養殖,調結構,轉方式,積極推廣環保、健康的水產養殖模式。未來,遵義市漁業將朝著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養殖,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健康養殖為內涵,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循環水設施漁業生態養殖、受控式流水養殖、湖庫生態養殖,促進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域環境持續改善,提高水產養殖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休閑觀光漁業,將漁業景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效整合,打破單一發展養殖的模式,形成集養殖、觀光、旅游、休閑、垂釣、餐飲為一體的的產業模式。通過推動休閑觀光漁業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有效促進作用,確保漁業資源與人文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有效融合,更利于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提升水產品品質,隨著民眾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心理已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型,對健康、綠色、無公害的水產品需求日益增加。在新形勢下,加強水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建設,強化水產品質量監管,通過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健康養殖,生產健康、綠色、無公害的水產品培育特色水產品,高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必然。
三、養殖水域灘涂需求分析
網箱全面拆除,天然水域全面禁捕,池塘等傳統漁業資源缺乏,沒有大規模的養殖池塘,漁業發展在確保生態底線的原則下,對養殖水域灘涂進行科學充分利用成為遵義市生態漁業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漁業現代化的需要。
受地形地貌影響,遵義市池塘資源十分有限,加上生態紅線和國土空間管理要求,難以發展大規模池塘商品魚養殖基地,穩定現有池塘養殖水域,改善池塘條件和配套設施水平,推動池塘循環水養殖、高位池養殖等先進養殖技術應用,提高池塘精養單產水平,成為池塘養殖主要發展方向。
遵義江河資源豐富,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棲息水域,以生態保護、環境優先為出發點,在江河水域實施資源增殖,作為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確保生態環境穩定,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全市水庫、山塘較多,科學實施放養濾食性魚類為主的生態漁業、凈水漁業,對放養魚類進行回捕,既符合長江禁捕政策要求,又可提供穩定的水產品供應,是全市養殖水域利用的重要資源。
近年來,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稻田將成為全市可利用的重要水域資源。鱘魚養殖已成為全市生態漁業的重要組成,地下水、渠道水、河道水等流水資源必將成為漁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戰略布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根據全市養殖水域灘涂資源稟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產業發展需要,在科學評價水域灘涂承載力基礎上,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穩定基本養殖水域,保障漁民合法權益,確保水產品供給;同時優化水域灘涂規劃布局,合理開發利用養殖水域灘涂資源,全面提升漁業發展整體素質,建設功能更加清晰、管控更加有力、發展更加生態的漁業產業體系,實現漁業提質增效、穩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發展總目標。
本規劃將全市水域灘涂功能區分為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主要劃分方法如下。
(一)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及《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本規劃將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內的水域灘涂劃為禁止養殖區。
(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在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和關鍵生境建立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或其他保護地,實行嚴格的保護和管理”的要求,結合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需要,將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國家級、省級)范圍全部列入禁止養殖區。
(三)根據農業部相關規定,本規劃將港口、航道、行洪區、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等公共設施安全水域列為禁止養殖區(不含上述區域外的毗鄰水域)。
(四)將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水體列為禁止養殖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從事水產養殖的水域灘涂。
(六)規劃期內新增符合禁止養殖區條件的水域灘涂按程序納入禁止養殖區。
(一)將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劃為限制養殖區。
(二)自然保護地除禁止養殖區外其他區域內的水域灘涂劃為限制養殖區。
(三)規劃期內新增符合限制養殖區條件的水域灘涂按程序納入限制養殖區。
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以外的其他水域灘涂劃定為養殖區,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
(一)池塘養殖區。包括規劃期內傳統養殖池塘涉及的水域,以及利用地下水、水庫底層水、河道水等建立的流水養殖設施涉及的區域。
(二)湖庫養殖區。禁止養殖區以外的水庫、山塘等湖庫水域規劃為湖庫養殖區。
(三)稻田綜合種養區。包括全部宜漁稻田。
(四)其他養殖區。已有或新增的符合規定的其他養殖區。
(一)全市所有具有飲用水功能的一級保護區全部劃為禁止養殖區。包括全市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共191處(詳見附表1),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33處(詳見附表2),涉及湖庫型飲用水源處、河流型水源處、水庫型水源處、地下水型水源處。
除上述飲用水源保護區外,其他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地也納入禁止養殖區。飲用水源具體位置、范圍等信息有變更則以水利部門公布的為準。
(二)全市其他各類生態紅線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水域灘涂全部劃為禁止養殖區,包括1處世界自然遺產地自然核心區,2處地質公園(國家級)核心區,24處自然保護區(國省家級、省級、市級、縣級)核心區和緩沖區,8處風景名勝區(國家級、省級)核心景區,9處濕地公園(國家級、省級)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22處森林公園(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核心景觀區和生態保育區,4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國家級、省級)等區域的水域灘涂。詳細名單見附表3—附表9。
(三)全市36個通航河段的航道水域和7個港口35個碼頭全部劃為禁止養殖區。詳細名單見附表10—附表11,信息有變更則以交通、海事等部門公布的為準。
(四)全市各類行洪區、河道堤防水域灘涂劃為禁止養殖區。具體范圍、位置以縣(區、市)相關部門界定為準。
(五)因水體受到相關污染,造成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水體,劃為禁止養殖區。由于環境水質問題設定為禁止養殖區的,在水質改善達到漁業水質標準后,可以按程序調整為限制養殖區或養殖區。
(六)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禁止養殖的水域劃為禁止養殖區。
(七)規劃期內水域灘涂生態功能發生變化,或環境質量要求符合上述禁止養殖區要求的限制養殖區、養殖區,調整其限制養殖區或養殖區功能劃分,納入禁止養殖區。
(一)禁止養殖區內禁止設置人工養殖設施,禁止開展水產養殖。
(二)禁止養殖區劃定前存在于禁止養殖區內的水產養殖,應限期搬遷或關停。搬遷或關停造成養殖生產者經濟損失的,應依法給予補償,并妥善安置養殖漁民的生產生活。
(三)在禁止養殖區內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應遵守相關管理規定。
(一)全市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的水域灘涂規劃為限制養殖區。
(二)全市自然保護地內除禁止養殖區外的其他水域灘涂劃為限制養殖區。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限制養殖區。
(四)規劃期內新增符合上述限制養殖區要求水域灘涂,按程序調整功能區劃分,納入限制養殖區。
(一)限制養殖區內進行水產養殖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省、市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染物排放超標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達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法限期搬遷或關停。
(二)限制養殖區內重點生態功能區、公共設施安全區域劃定前已有的水產養殖,搬遷或關停造成養殖生產者經濟損失的應依法給予補償,并妥善安置養殖漁民的生產生活。
(三)鼓勵限養區內的水域發展凈水漁業,優化水域環境。
(四)國家或省市如對限制養殖區水域灘涂有新的管理要求,相關水域同步按新的管理要求執行。
本規劃劃定的養殖區包括池塘養殖區、湖庫養殖區(水庫養殖和山塘養殖)、稻田綜合種養區、其他養殖區等4種類型。
全市規劃養殖區總面積30825.75公頃(不包括設施漁業),其中,池塘養殖區(包括流水池)5472.75公頃,水庫養殖區23417公頃,山塘養殖區1936公頃。另,稻田綜合種養37133.32公頃。
(一)池塘養殖區
池塘養殖區涉及全市15個縣(區、市),現有池塘(不包括流水養殖池)面積5461公頃,全部劃為養殖區。其中,播州區最多,達1388公頃,其他依次為赤水市、務川縣、正安縣、匯川區、湄潭縣、仁懷市、習水縣、鳳岡縣,綏陽縣,道真縣,新蒲新區,桐梓縣,紅花崗區,余慶縣最少,僅70公頃。各縣(區、市)數據見表4。
在規劃期內批準建設的、新增的養殖池塘等涉及的區域,納入池塘養殖區。
表4 遵義市池塘養殖區統計表 ?? 單位:公頃
序號 | 縣(區、市) | 合計 |
1 | 紅花崗區 | 88 |
2 | 匯川區 | 383 |
3 | 播州區 | 1388 |
4 | 新蒲新區 | 187 |
5 | 赤水市 | 815 |
6 | 仁懷市 | 314 |
7 | 湄潭縣 | 337 |
8 | 鳳岡縣 | 210 |
9 | 余慶縣 | 70 |
10 | 綏陽縣 | 197 |
11 | 習水縣 | 226 |
12 | 務川縣 | 500 |
13 | 正安縣 | 450 |
14 | 道真縣 | 188 |
15 | 桐梓縣 | 108 |
合 計 | 5461 |
全市現有規劃流水養殖池共11.75公頃,全部劃為養殖區。其中,綏陽縣3.85公頃,面積最大,其他依次為仁懷市、湄潭縣、桐梓縣、余慶縣、播州區、鳳岡縣、務川縣,新蒲新區,赤水市,匯川區。各縣(區、市)數據見表5。
在規劃期內新增的其他流水養殖池塘等涉及的區域,納入池塘養殖區。
表5 遵義市流水養殖區統計表 ?? 單位:公頃
序號 | 縣(區、市) | 規劃面積 |
1 | 綏陽縣 | 3.85 |
2 | 湄潭縣 | 1.6 |
3 | 仁懷市 | 2.52 |
4 | 匯川區 | 0.13 |
5 | 播州區 | 0.71 |
6 | 桐梓縣 | 0.9 |
7 | 務川縣 | 0.3 |
8 | 鳳岡縣 | 0.36 |
9 | 余慶縣 | 0.82 |
10 | 新蒲新區 | 0.3 |
11 | 赤水市 | 0.26 |
合 計 | 11.75 |
(二)湖庫養殖區
1、水庫養殖區
除涉及飲用水水源的的水庫外,本規劃共規劃養殖水庫510座,正常蓄水位面積23417公頃,其中,大型水庫5座,15769公頃;中型23座,2985公頃;小型482座,4663公頃。各縣(區、市)分布見表6。
表6 遵義市非飲用水水庫統計表 ?? 單位:座
序號 | 縣(區、市) | 大型 | 中型 | ?。ㄒ唬┬?/span> | ?。ǘ┬?/span> |
1 | 紅花崗區 | 0 | 2 | 7 | 14 |
2 | 匯川區 | 0 | 1 | 4 | 13 |
3 | 播州區 | 1 | 1 | 17 | 109 |
4 | 赤水市 | 0 | 1 | 8 | 35 |
5 | 仁懷市 | 1 | 3 | 8 | 17 |
6 | 湄潭縣 | 0 | 1 | 8 | 19 |
7 | 鳳岡縣 | 0 | 1 | 8 | 22 |
8 | 余慶縣 | 1 | 2 | 11 | 39 |
9 | 綏陽縣 | 0 | 1 | 9 | 24 |
10 | 習水縣 | 0 | 3 | 5 | 26 |
11 | 務川縣 | 1 | 2 | 7 | 7 |
12 | 正安縣 | 0 | 2 | 3 | 17 |
13 | 道真縣 | 1 | 2 | 6 | 24 |
14 | 桐梓縣 | 0 | 1 | 4 | 11 |
合 計 | 5 | 23 | 105 | 377 |
2、山塘養殖區
我市山塘主要以灌溉為主,部分具有供水和景觀功能。本規劃將全市4090處山塘全部規劃為湖庫養殖區。按數量分,播州區山塘數量最多,為1347座;其他依次是新蒲新區、仁懷市、赤水市、道真縣、余慶縣、湄潭縣、紅花崗區、綏陽縣、習水縣、正安縣、鳳岡縣、務川縣,山塘數量最少的是匯川區和桐梓縣,分別僅20座。詳細情況見表7。
表7 遵義市各縣(區、市)山塘情況統計表 ?? 單位:座
縣(區、市) | 山塘數量 |
紅花崗區 | 170 |
匯川區 | 20 |
播州區 | 1347 |
新蒲新區 | 481 |
赤水市 | 383 |
仁懷市 | 453 |
湄潭縣 | 231 |
鳳岡縣 | 38 |
余慶縣 | 308 |
綏陽縣 | 151 |
習水縣 | 75 |
務川縣 | 29 |
正安縣 | 58 |
道真縣 | 326 |
桐梓縣 | 20 |
合 計 | 4090 |
部分山塘為當地飲用水水源,則該山塘自動列為禁止養殖區。
(三)稻田綜合種養區
全市現有稻田總面積約119066.67公頃,現有養魚稻田約37133.32公頃,占稻田總面積的31.19%。本規劃將37133.32公頃稻田全部規劃為稻田綜合種養區,其中紅花崗區133.33公頃、匯川區666.67公頃、播州區8000.00公頃、新蒲新區333.33公頃、赤水市1333.33公頃、仁懷市1333.33公頃、湄潭縣4666.67公頃、鳳岡縣4666.67公頃、余慶縣4000.00公頃、綏陽縣1333.33公頃、習水縣2000.00公頃、務川縣1333.33公頃、正安縣4000.00公頃、道真縣2000.00公頃、桐梓縣1333.33公頃,詳細情況見表8。
表8 遵義市稻田綜合種養區規劃表 ?? 單位:公頃
序號 | 縣(區、市) | 稻田面積 | 稻田綜合種養規劃面積 | ||
1 | 紅花崗區 | 1000.00 | 133.33 | ||
2 | 匯川區 | 5133.33 | 666.67 | ||
3 | 播州區 | 15200.00 | 8000.00 | ||
4 | 新蒲新區 | 4200.00 | 333.33 | ||
5 | 赤水市 | 1933.33 | 1333.33 | ||
6 | 仁懷市 | 3866.67 | 1333.33 | ||
7 | 湄潭縣 | 13600.00 | 4666.67 | ||
8 | 鳳岡縣 | 13400.00 | 4666.67 | ||
9 | 余慶縣 | 8533.33 | 4000.00 | ||
10 | 綏陽縣 | 13666.67 | 1333.33 | ||
11 | 習水縣 | 12066.67 | 2000.00 | ||
12 | 務川縣 | 5800.00 | 1333.33 | ||
13 | 正安縣 | 7666.67 | 4000.00 | ||
14 | 道真縣 | 2600.00 | 2000.00 | ||
15 | 桐梓縣 | 10400.00 | 1333.33 | ||
合 計 | 119066.67 | 37133.32 |
規劃期內新增的、符合養殖區條件的宜漁稻田按程序納入稻田綜合種養區。
(四)其他養殖區
其他養殖區主要包括集裝箱循環水養殖、陸基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大鯢特色養殖區等,這類養殖設施設置地點選擇較廣泛,多位于陸域,難以估算涉及的水域灘涂范圍和面積。目前,設施漁業已在播州區、正安縣等地興起,建設的養殖設施涉及區域多為陸域,非傳統意義的水域灘涂。如播州區已建養殖集裝箱20個,占地12畝,已建圓桶陸基循環水養殖57個,占地約30畝;正安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已建車間2個,在建7個,占地面積約50畝。
本規劃將現有設施漁業養殖區域全部規劃為養殖區,規劃期批準建設的其他設施漁業養殖區域自動納入養殖區范圍。
(一)養殖區內養殖生產應符合《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合理確定養殖密度,科學投餌、使用藥物,防止造成水域環境污染。
(二)全民所有養殖水域、灘涂使用要完善審批手續,健全使用權的招、拍、掛等交易制度。要推進集體所有養殖水域灘涂承包經營權的確權工作,規范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工作。
(三)養殖區管理要加強漁政執法,查處無證養殖,對非法侵占養殖水域灘涂行為進行處理,強化社會監督,規范養殖水域灘涂開發利用秩序。
(四)跨界和爭議養殖水域的管理,由毗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商解決,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調處理。
(五)養殖水域灘涂使用管理要嚴格依據規劃開展,嚴格限制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使用用途的行為。其他項目占用養殖水域灘涂的,須征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按照有關要求對規劃進行修訂后實施,造成養殖生產者經濟損失的應依法予以補償。
(六)禁捕水域灘涂范圍實施增殖漁業資源利用和管理,要服從中央、省、市相關管理規定,避免對禁捕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七)養殖設施建設及養殖行為不得影響河道防洪安全、行洪安全。
(八)湖庫養殖區實行放牧式凈水生態養殖,放養容量不應超過水體魚產力。
(九)稻田綜合種養示范區的養殖設施(魚溝、魚凼等)面積不超過稻田面積的10%,確保水稻種植面積。
(十)各地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詳細規劃境內養殖水域灘涂。養殖生產應符合當地規劃,并辦理各項使用和建設審批手續,服從相關部門管理。
(十一)規劃期內省、市對養殖水域灘涂利用和管理政策、規定等如有調整,按調整后的政策規定執行。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是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水產養殖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據,是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維護漁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規劃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全面貫徹中央、省、市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政策,在符合遵義市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紅線劃定前提下,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現有漁業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提出了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生態管控要求和保障措施。
規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地、港口航道及行洪區、河道堤防安全保護區等公共設施安全水域劃為禁止養殖區或限制養殖區,約束水域灘涂漁業開發利用活動,明確水域灘涂利用底線,確保生態保護紅線。
三、養殖水域灘涂是水產養殖的基本生產資料。規劃提出水庫養殖區應開展放牧式凈水生態漁業,放養容量不得超過水體魚產力;池塘養殖區、稻田綜合種養區、設施漁業區應當合理確定養殖密度,科學投餌和使用藥物,防止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有利于促進漁業綠色發展,保證漁業發展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作為漁業管理的空間規劃,其實施對生態環境的總體影響是正面的,可有效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對環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是漁業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布局依據,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縣(區、市)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全局觀,高度重視水域灘涂養殖使用權制度建設工作,加強對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訂和實施的領導,確保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工作到位。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制訂本規劃,各縣(區、市)認真做好區域內的水域灘涂規劃以及發證登記工作,交通、自然資源、水務、環保等政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障本規劃順利實施。
一、強化用途管制。各縣(區、市)要嚴格根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養殖區功能區劃管理養殖水域灘涂,合理布局各種養殖生產方式,嚴禁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使用用途。在規劃范圍外,不得新建及改擴建養殖項目。其他建設等項目占用養殖水域灘涂的,必須征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按照有關要求對規劃修改后實施,造成養殖生產者經濟損失的應依法給予補償。
二、強化養殖水域灘涂使用審批。認真貫徹執行養殖水域灘涂使用審批制度,從事水域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均需辦理“水域灘涂養殖證”,從事苗種生產的還需取得“苗種生產許可證”等,并嚴格按照證書核定的區域、類型、方式等內容進行生產、合理用藥、科學投餌。同時加強養殖證制度實施的組織和領導,加強養殖水域灘涂用途管制,明確水域灘涂養殖證不得涂改、買賣、出租或以其它形式非法轉讓,對于擅自改變養殖水域灘涂用途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收回“水域灘涂養殖證”。無證使用養殖水域灘涂的要依法查處。
三、強化水產養殖生產執法監管。養殖場(戶)認真填寫養殖檔案,做好養殖投入品記錄、引種記錄等,做好養殖可追溯制度。水產技術推廣部門要監督養殖主體認真執行各項養殖規章制度,對養殖主體進行培訓、宣傳等;漁業執法檢查部門要配備健全執法裝備,強化退捕禁漁宣傳,嚴格執行中央、省關于長江流域十年禁捕工作要求,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
牢固樹立、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漁業水域的管理,一是要防止工農業廢水、生活污水污染等外部環境污染對水產養殖的傷害,尤其要加強重要漁業用水水源的保護,防止重金屬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二是要嚴格控制養殖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加強對養殖污染物防控,對養殖池塘要實行達標整治,開展養殖尾水檢測,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引導有條件養殖企業實施循環水養殖技術,達到“零”污染、“零”排放。三是嚴格執行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劃定規定,積極開展綠色低碳水產健康養殖,推廣池塘工程化養殖、池塘內循環水養殖、湖庫生態增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推廣健康養殖、病害生態防治、節能環保、漁業信息化等新技術,推進生態種養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
一是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積極宣傳漁業、環保、防汛、水產養殖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公開執法典型案例,提高群眾自律意識,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是建立水產苗種生產培育基地,保障養殖戶魚苗市場供給;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做給養殖戶看,帶著養殖戶賺;建設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站、水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保障養殖魚類疫病安全,保障消費者“舌尖”安全。
三是不定期開展從業教育培訓。對水產養殖從業人員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對漁業投入品、休藥期、養殖生產檔案管理等水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知識、生態保護等進行深入普及,提高漁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確保養殖水域科學持續健康利用。
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一經發布,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
規劃附表與附圖為規劃文本附件,具有與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表1 遵義市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名單
序號 | 縣(區、市) | 鄉(鎮) | 水源地名稱 | 使用狀態 | 水源類型 | 水源級別 | 是否屬于萬人千噸 | 服務人口(人) | 供水量(m3/d) | 批復文號 |
1 | 紅花崗區 | 海龍鎮 | 馬老巖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是 | 1.2萬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2 | 紅花崗區 | 金鼎山鎮 | 后莊偏洞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否 | 80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3 | 紅花崗區 | 南關辦 | 長堰溝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是 | 20000 | 20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4 | 匯川區 | 沙灣鎮 | 尚窩溝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否 | 70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5 | 匯川區 | 芝麻鎮 | 團山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否 | 55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6 | 匯川區 | 團澤鎮 | 魯家壩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是 | 17700 | 2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7 | 匯川區 | 板橋鎮 | 紅峰水庫 | 在建 | 湖庫型 | 鄉鎮 | 否 | 60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8 | 匯川區 | 泗渡鎮 | 雙仙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是 | 18000 | 7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9 | 湄潭縣 | 永興鎮 | 湄江河上壩村河段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6000 | 1400 | 黔府函〔2015〕27號 | |
10 | 湄潭縣 | 復興鎮 | 安家院子飲用水源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500 | 3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 | 湄潭縣 | 馬山鎮 | 石家水井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60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 | 湄潭縣 | 西河鎮 | 黃泥孔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40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 | 湄潭縣 | 天城鎮 | 李家堰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800 | 4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4 | 湄潭縣 | 興隆鎮 | 彭溪溝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60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5 | 湄潭縣 | 抄樂鎮 | 落花屯村龍塘河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3800 | 3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6 | 湄潭縣 | 高臺鎮 | 雙紅村雙山小溪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50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7 | 湄潭縣 | 新南鎮 | 鳳凰村友誼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60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8 | 湄潭縣 | 茅坪鎮 | 地關村新寨大水源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8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9 | 湄潭縣 | 石蓮鎮 | 九壩村正溝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9000 | 1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0 | 赤水市 | 天臺鎮 | 大安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2500 | 4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1 | 赤水市 | 復興鎮 | 大內頂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1000 | 9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2 | 赤水市 | 大同鎮 | 沖口田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5500 | 19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3 | 赤水市 | 旺隆鎮 | 觀音渠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00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4 | 赤水市 | 葫市鎮 | 塘子上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550 | 489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5 | 赤水市 | 丙安鎮 | 楠木樹 | 停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2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6 | 赤水市 | 官渡鎮 | 下壩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5000 | 82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7 | 赤水市 | 長沙鎮 | 大南廠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1600 | 5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8 | 赤水市 | 長期鎮 | 石板溪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40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29 | 赤水市 | 旺隆鎮 | 旺隆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28700 | 7200 | 遵府函〔2020〕12號 | |
30 | 赤水市 | 丙安鎮 | 平星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5000 | 1000 | 遵府函〔2020〕12號 | |
31 | 赤水市 | 元厚鎮 | 米糧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4510 | 遵府函〔2020〕12號 | ||
32 | 赤水市 | 白云鄉 | 正壩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2350 | 11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3 | 赤水市 | 石堡鄉 | 子廠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2800 | 4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4 | 道真縣 | 大磏鎮 | 大磏村學田壩組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000 | 1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5 | 道真縣 | 河口鎮 | 陽溪鎮下村村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5200 | 3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6 | 道真縣 | 舊城鎮 | 永城村李子丫組大河溝老龍洞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0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7 | 道真縣 | 隆興鎮 | 隆興鎮浣溪村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7000 | 4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8 | 道真縣 | 洛龍鎮 | 洛龍鎮大塘村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50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39 | 道真縣 | 平模村 | 平模村龍井組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000 | 1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0 | 道真縣 | 三江鎮 | 塘山村馬尿水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0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1 | 道真縣 | 三橋鎮 | 夏家溝村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6500 | 3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2 | 道真縣 | 上壩鄉 | 新田壩村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3 | 道真縣 | 桃源鄉 | 桃源村龍洞灣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30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4 | 道真縣 | 陽溪鎮 | 陽溪村三匹巖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2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5 | 道真縣 | 忠信鎮 | 趙村厥基塘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4000 | 3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6 | 道真縣 | 棕坪鄉 | 照山村大巴頭組大河溝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000 | 3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7 | 鳳岡縣 | 進化鎮 | 轉角塘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92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8 | 鳳岡縣 | 石徑鄉 | 鲊溪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20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49 | 鳳岡縣 | 土溪鎮 | 龍臺村 | 在用 | 湖庫型 | 農村 | 48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0 | 鳳岡縣 | 蜂巖鎮 | 小河村 | 在用 | 河流型 | 農村 | 480 | 48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1 | 鳳岡縣 | 琊川鎮 | 關堰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200 | 288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2 | 鳳岡縣 | 王寨鎮 | 祝家洞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240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3 | 鳳岡縣 | 蜂巖鎮 | 洋蛟溪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268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4 | 鳳岡縣 | 花坪鎮 | 董家林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160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5 | 鳳岡縣 | 花坪鎮 | 紅沙溝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1600 | 11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6 | 鳳岡縣 | 綏陽鎮 | 龍塘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4800 | 192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7 | 鳳岡縣 | 天橋鎮 | 何家溝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400 | 48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8 | 鳳岡縣 | 天橋鎮 | 漆坪村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48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59 | 鳳岡縣 | 天橋鎮 | 紅溪水庫(紅江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農村 | 440 | 4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0 | 鳳岡縣 | 天橋鎮 | 中龍洞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25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1 | 鳳岡縣 | 王寨鎮 | 龍灘口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12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2 | 鳳岡縣 | 新建鎮 | 黑巷 | 停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800 | 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3 | 鳳岡縣 | 新建鎮 | 毛家冢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480 | 48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4 | 鳳岡縣 | 新建鎮 | 橋塘村三岔河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1840 | 1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5 | 鳳岡縣 | 永和鎮 | 袁家坪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1400 | 8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6 | 鳳岡縣 | 永安鎮 | 楊家水井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4000 | 840 | 黔府函〔2015〕27號 | |
67 | 鳳岡縣 | 永安鎮 | 龍塘水井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黔府函〔2015〕27號 | |||
68 | 鳳岡縣 | 花坪鎮 | 東山 | 在用 | 河流型 | 農村 | 14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69 | 鳳岡縣 | 進化鎮 | 河頭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5000 | 500 | 黔府函〔2018〕168號 | |
70 | 鳳岡縣 | 天橋鎮 | 響灘子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農村 | 3200 | 300 | 黔府函〔2018〕167號 | |
71 | 綏陽縣 | 鄭場鎮 | 高灘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2 | 綏陽縣 | 旺草鎮 | 水源溝、大鷹巖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3 | 綏陽縣 | 大路槽鄉 | 小杉坪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4 | 綏陽縣 | 黃楊鎮 | 后湯坎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5 | 綏陽縣 | 枧壩鎮 | 張鳳巖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6 | 綏陽縣 | 寬闊鎮 | 六井溝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7 | 綏陽縣 | 茅埡鎮 | 新橋市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8 | 綏陽縣 | 坪樂鄉 | 北巖腳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79 | 綏陽縣 | 太白鎮 | 青山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0 | 綏陽縣 | 溫泉鎮 | 龍塘子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1 | 綏陽縣 | 小關鄉 | 老林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2 | 綏陽縣 | 青杠塘鎮 | 溫水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 | / | 未批復 | |
83 | 務川縣 | 泥高鎮 | 蛤蟆水庫 | 在用 | 湖庫 | 鄉鎮 | 12000 | 10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4 | 務川縣 | 柏村 | 泥水坳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28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5 | 務川縣 | 鎮南鎮 | 大、小洞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9000 | 720 | 黔府函〔2015〕27號 | |
86 | 務川縣 | 浞水鎮 | 梅古洞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7600 | 8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7 | 務川縣 | 浞水鎮 | 神仙洞 | 停用 | 河流型 | 鄉鎮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8 | 務川縣 | 黃都 | 郎家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80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89 | 務川縣 | 涪洋鎮 | 木浪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5036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0 | 務川縣 | 分水鎮 | 長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1500 | 6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1 | 務川縣 | 分水鎮 | 高簡 | 停用 | 河流型 | 鄉鎮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2 | 務川縣 | 大坪街道 | 朱砂溪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80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3 | 務川縣 | 紅絲鄉 | 化谷溪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3000 | 4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4 | 務川縣 | 石朝鄉 | 干溝溪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30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5 | 務川縣 | 豐樂鎮 | 龍塘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7500 | 8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6 | 習水縣 | 良村鎮 | 天生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0000 | 13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7 | 習水縣 | 溫水鎮 | 橋頭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4000 | 20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8 | 習水縣 | 坭壩鄉 | 小古池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000 | 4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99 | 習水縣 | 寨壩鎮 | 石龍灣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00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0 | 習水縣 | 雙龍鄉 | 金橋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0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1 | 習水縣 | 永安鎮 | 爛泥槽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2000 | 4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2 | 習水縣 | 桃林鎮 | 松林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4000 | 未作統計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3 | 習水縣 | 醒民鎮 | 螺螄灣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2000 | 192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4 | 習水縣 | 醒民鎮 | 泥巴灣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000 | 3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5 | 習水縣 | 三岔河鎮 | 石門坎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23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6 | 習水縣 | 二里鎮 | 三岔河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5000 | 1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7 | 習水縣 | 程寨鎮 | 婁廠溝 | 在用 | 河流型 | 鄉鎮 | 35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8 | 習水縣 | 二郎鎮 | 高洞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10000 | 8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09 | 習水縣 | 隆興鎮 | 龍灘壩(馬巖溝)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0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0 | 習水縣 | 土城鎮 | 石板溪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25000 | 2000 | 黔府函〔2015〕27號 | |
111 | 習水縣 | 回龍鎮、九龍街道 | 塘坊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46000 | 60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2 | 匯川區 | 沙灣鎮 | 尚窩溝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70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3 | 匯川區 | 芝麻鎮 | 團山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55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4 | 匯川區 | 團澤鎮 | 魯家壩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7700 | 2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5 | 匯川區 | 板橋鎮 | 紅峰水庫 | 在建 | 湖庫型 | 鄉鎮 | 6000 | 6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6 | 匯川區 | 泗渡鎮 | 雙仙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8000 | 7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7 | 新蒲新區 | 永樂鎮 | 永樂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12600 | 10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8 | 新蒲新區 | 新舟鎮 | 楊錄村東方紅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農村 | 3200 | 337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19 | 新蒲新區 | 新舟鎮 | 新舟鎮集鎮飲用水源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43000 | 4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0 | 新蒲新區 | 喇叭鎮 | 瓦水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3000 | 23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1 | 新蒲新區 | 三渡鎮 | 花橋村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1420 | 11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2 | 新蒲新區 | 三渡鎮 | 羅莊村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1211 | 9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3 | 新蒲新區 | 三渡鎮 | 雙河村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1300 | 95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4 | 新蒲新區 | 蝦子鎮 | 蘭生村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1138 | 14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5 | 新蒲新區 | 蝦子鎮 | 樂安村 | 在用 | 地下水型 | 農村 | 2283 | 262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6 | 正安縣 | 芙蓉江鎮 | 毛家灣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7300 | 8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7 | 正安縣 | 新州鎮 | 螞蝗溝水庫 | 在用 | 地表水 | 鄉鎮 | 12800 | 8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8 | 正安縣 | 新州鎮 | 賴子洞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128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29 | 正安縣 | 碧峰鎮 | 百花廟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2500 | 4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0 | 正安縣 | 碧峰鎮 | 大洞溝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1500 | 1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1 | 正安縣 | 廟塘鎮 | 大水溝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11000 | 8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2 | 正安縣 | 廟塘鎮 | 黃叢巖 | 在用 | 地下水 | 農村 | 1000 | 1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3 | 正安縣 | 桴焉鎮 | 五匯水庫 | 在用 | 地表水 | 鄉鎮 | 35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4 | 正安縣 | 瑞溪鎮 | 三洞子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60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5 | 正安縣 | 和溪鎮 | 龍王店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4000 | 42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6 | 正安縣 | 土坪鎮 | 大坡 | 在用 | 地表水 | 鄉鎮 | 13000 | 1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7 | 正安縣 | 班竹鎮 | 龍洞壩 | 在用 | 地下水 | 農村 | 2700 | 2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8 | 正安縣 | 班竹鎮 | 鋼廠 | 在用 | 地下水 | 農村 | 1800 | 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39 | 正安縣 | 中觀鎮 | 猴子阡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3500 | 5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40 | 正安縣 | 流渡鎮 | 三股水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4000 | 45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41 | 正安縣 | 謝壩鄉 | 魚泉子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5400 | 400 | 未劃(新增點) | |
142 | 正安縣 | 中觀鎮 | 晏溪 | 在用 | 地下水 | 農村 | 1500 | 200 | 未劃(新增點) | |
143 | 正安縣 | 小雅鎮 | 巖上口 | 在用 | 地下水 | 鄉鎮 | 5200 | 500 | 未劃(新增點) | |
144 | 正安縣 | 土坪鎮 | 香樹坪 | 停用 | 地表水 | 鄉鎮 | 130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45 | 播州區 | 烏江鎮 | 龍井灣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6000 | 1200 | 黔府函〔2016〕117號 | |
146 | 播州區 | 鴨溪鎮 | 滸洋水庫 | 在用 | 湖庫型 | 鄉鎮 | 40000 | 2000 | 黔府函〔2015〕27號 | |
147 | 播州區 | 團溪鎮 | 謝龍洞 | 在用 | 地下水型 | 鄉鎮 | 2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