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全市中藥材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市農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中藥材產業作為我市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五大產業”之一、脫貧攻堅重點扶持產業、大健康產業的要求,堅持推進全市大健康產業、建設新農村、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的工作思路,以引導服務協調為措施,以培育中藥材龍頭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為重點,著力引導中藥材龍頭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延長產業鏈,有效推動了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在委領導的正確帶領下,認真落實、扎實工作?,F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況
1. 認真學習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指導思想。認真學習《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貴州省中藥材產業扶貧實施方案》、《遵義市中藥材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等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相關文件,貫徹落實農委“解放思想勇擔當,真抓實干敢作為”專題教育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門,擬好《遵義市中藥材產業發展實施意見》、《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建設遵義市醫療康養中心三年行動方案》。
2. 加強學習考察調研,了解我市中藥材產業現狀。實地考察學習成都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思路與做法;調研我市部分(余慶、鳳岡、道真、播州、綏陽等)醫藥企業、專業合作社、粗加工企業(刺梨、天麻等)、種植大戶等。調研品種包括鉤藤、丹參、黨參、太子參、玄參、天麻、刺梨、金釵石斛、山銀花、黃精等。認清我市中藥材產業形勢,正視差距,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助推遵義市中藥材產業發展。
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產業發展資金不足。通過實地調研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普遍存在的問題即為資金嚴重不足,中藥材產業化發展乏力。
2.缺乏規劃引領,種植技術不規范。刺梨、花椒、黃精等藥食兩用品種,發展潛力大。省里將刺梨納入發展規劃,并印發《貴州省推進刺梨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然我市并未重點發展刺梨,導致刺梨產業滯后。種植技術的不規范,出現綏陽縣前胡中 “前胡乙素”含量偏低,正安縣元胡產量偏低等情況,嚴重影響藥材質量。
3.市場對接不力。我市大面積的杜仲、厚樸等,因銷售渠道少,未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大型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少,在某些品種上存在壟斷現象。如我市僅有一家公司收購刺梨,品種、規格及價格存在限制性,藥農種植的積極性低、風險高。
4.產業化水平低,單個品種發展不成規模。 從目前全市中藥材現狀來看,中藥材種植品種雖然多,規模也不小,大多是農戶分散種植,還沒有形成基地化、產業化發展格局。
5.精加工企業少,地方品種不突出。 我市目前精加工企業5家,更談不上品牌效應,導致了本地優質中藥材不能發揮其品牌效應,大大降低了本地中藥材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如余慶吳茱萸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但因種種原因,未形成市場效應。
三、工作亮點和重要成績
1.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示范帶動明顯。通過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2018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83.5萬畝、產量41.7萬噸、產值66.6億元。目前已建成10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主要品種有金釵石斛、金銀花、天麻、杜仲、厚樸、太子參、玄參、黨參、何首烏、白及。全市有中藥材加工企業35家,其中初級加工(烘干)企業25家,制藥企業10家;全市300畝以上基地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專業公司54戶。
2.資深專家“精準把脈、對癥下藥”。10月21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長周杰,國家藥用植物研究所魏建和副所長和兩位博士,以及國內知名藥企,參加我市中藥材產業發展座談會,對產業現狀進行剖析,提出可行性建議,并表示后期會加強協作,指導我市中藥材產業發展。
3.加大項目申報,爭取資金投入。指導我市部分醫藥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申報《省級中藥材種植示范性基地(園區)》;2018上海外協辦項目;綠色產業基金項目、農業部門、科技部門和發改委項目等申報工作。推進中藥材訂單種植,助推我市中藥材產品暢銷全國。盛實百草先后在匯川天麻、余慶太子參、鳳岡黃精種植基地掛牌并簽訂合作協議。
四、當前開展的重點工作
1.做好中藥材產業規劃。按照《貴州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貴州省中藥材產業扶貧實施方案》等規劃為引領。對接國家藥用植物研究所,做出我市中藥材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內容包括:制定重點發展品種,如何規范化、規?;N植,采收加工,銷售等培訓工作等。
2.大力發展藥食同源產品,做好全產業鏈規劃。如天麻、刺梨、黃精等抗風險能力較強,管理相對粗放。產品多元化,銷售情況樂觀??杉{入“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建設遵義市醫療康養中心”規劃。
3.加快推進“定制藥園”建設,加大企業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大戶”等訂單種植模式,實行合同收購。大力引進企業對我市刺梨、天麻、參類、金釵石斛、金銀花等品種進行基地建設和品牌加工,加大品牌宣傳,推動“黔藥出山”。
4.建立道地中藥材資源圃。收集遵義市中藥材資源,開展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建設遵義市中藥材品種活體標本館和可視化學習平臺,為遵義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出和技術儲備。
5.鼓勵當地龍頭企業和引進大型企業投資,帶動中藥材基地發展,提升品牌競爭力。支持播州刺梨、杜仲,匯川天麻,赤水金釵石斛,正安白及,綏陽縣金銀花,道真玄參、洛黨參,余慶太子參、丹參等中藥材基地建設和品牌加工,加大品牌宣傳,推動“黔藥出山”。
五、2019年工作計劃
1.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90萬畝,總產量50萬噸,實現總產值70億元。
2.培育4個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的種植大縣。(綏陽、習水、播州、赤水、正安、道真等)
3.打造 10 個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藥優勢品種。(天麻、黨參、丹參、太子參、玄參、花椒、刺梨、金(山)銀花、金釵石斛、黃精等)
4.建成基地季節性簡易交易市場3個。產地粗加工基地6個。
5.開展各鎮鄉開展中藥材種植、病蟲害等技術培訓。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