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遵義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茶產業的安排部署和省農委(省茶辦)具體工作安排開展茶產業發展工作,市農委以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為目標,緊盯市場變化,提升基地增效,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實現茶農增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2018年任務指標完成情況
去冬今春新墾茶園5.885萬畝,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206萬畝,投產茶園180萬畝。截止11月全年茶葉產量13.49萬噸,預計全年總產值111.53億元、增長14.3%,產業綜合產值250億元。新增無公害產地認證14.9萬畝,茶園“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183.6萬畝;另有雨林聯盟認證面積2.46萬畝。
全市新增加工企業37家,目前有加工企業、合作社和加工大戶1714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新三版成功上市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7家、市級龍頭企業70家,年加工能力15萬噸以上;獲對外出口貿易經營資格的企業27家,截止9月底茶葉出口693噸,出口金額2358萬美元。
二、工作亮點與主要措施
(一)全面完成國有農墾企業國有土地確權工作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和《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黔黨發〔2016〕33號)文件精神,遵義市深入貫徹落實農墾改革發展各項要求,重點推進以農墾國有土地確權工作為主導的農墾改革工作,通過市(縣、區)及企業的共同努力,截止6月29日,全市6個農墾企業國有土地確權工作全面完成,成為全省首個全面完成任務的市(州)。全市6個農墾企業已完成頒證39426畝,占應領證的100%,按省的統一部署于6月30日前率先全面完成土地確權領證工作,為農墾企業改革奠定基礎。
(二)茶產業定位明確,助推脫貧成效顯著
一是在東北部六縣進一步確立了茶產業的“一長兩短”主導產業地位,探索建立與茶農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實施“千企幫千村”和“春風行動三農服務”行動,全市累計帶動503個貧困村、9586戶貧困戶、266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1283人通過茶產業實現脫貧;二是湄潭縣以茶產業為主導,今年9月通過國務院復評驗收,退出貧困縣,目前該縣茶產業覆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5404戶17800人,分別占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總數的41.7%、40.7%,通過茶產業走出了一條湄潭特色之路。三是積極推行“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基地”的利益聯結機制,依靠企業主體和能人辦企業、闖市場、搞營銷,成為引領茶產業發展的領航者和茶農的聯結者,企業與合作社連營茶園面積達到34.007萬畝,農戶加入合作社茶園面積達到94.33萬畝。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全市茶產業累計帶動503個貧困村、9586戶貧困戶、266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1283人通過茶產業實現脫貧;帶動涉茶貧困戶人均增收2036元,通過基地、企業帶動貧困戶務工超過2萬人。針對茶農和貧困戶,開展茶葉生產實用(管護、加工、采摘等)培訓3000多人次。
(三)增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繼續培育經營主體
一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上海湘茶實業公司、重慶市榮發茶葉進出口公司、浙江茶乾坤食品公司、嵊州順風茶業公司、浙江安吉茶企、安徽黃山毛峰集團等知名企業,建成:700萬公斤CTC紅茶生產線(湄潭七味茶業有限公司)、5000噸綠茶出口生產線(余慶縣鹿峰生態茶葉精制加工有限公司)、80噸抹(碾)茶生產線1條(鳳岡縣六池河茶旅公司),萬噸綠茶出口加工項目(余慶安之源茶業科技公司)、黔茶聯盟精制中心(一期工程已投產)等重大項目,進一步夯實大型企業龍頭基礎。二是繼續培育經營主體。截止9月底,全市新增茶葉加工企業37家,其中SC企業27家,全市注冊茶企及合作社達1058家,15畝以上的家庭農場12577家。
(四)多行業聯動,扶持產業穩步健康發展
一是積極與金融行業聯動,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瓶頸。充分協調溝通貴州銀行、郵儲銀行、信合聯社等各銀行開展金融支持茶產業,銀行調度放貸支持茶葉加工企業春季茶青收購,貴州銀行、郵儲銀行、信合聯社等金融支持茶青收購貸款超過3億元,扶持經營主體發放各類貸款超過15億元,向經營主體和大戶(茶農)累計授信超過20億元,發放黔秀卡3000余張。二是積極開展農業(茶葉)保險工作。2018年,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全市2018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通知》(遵府辦函【2018】84號)等文件精神,人保遵義分公司積極組織開展茶葉種植保險和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的承保工作,截止到2018年9月已承保茶葉保險業務區域有湄潭、鳳岡、務川、余慶3個縣,合計承保面積為7.6萬畝,為12581戶茶農、提供5052.9萬元的茶葉風險保障。
(五)持續保持宣傳推介力度,深入挖掘茶文化
一是市縣兩級共同外出宣傳推介。市級層面共組織122家(次)企業參加了進口博覽會、上海、北京、沈陽等茶博會,承辦了四場展示展銷和3場茶葉產銷對接會,與目標市場主要采購商建立合作對接;縣級積極組織企業參與了廣西橫縣茉莉花節、山東濟南(槐蔭)茶文化博覽會、上海國際茶葉展、甘肅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山東濟南“鳳岡鋅硒茶”專場推介、第二屆杭州國際茶博會等茶事活動,積極開展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現場簽訂銷售采購合同超千萬元。二是創新辦好了“貴州茶一節一會”。 “貴州茶一節一會”在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被授予“中國茶事樣板十佳”桂冠,得到業界高度肯定;今年的貴州“茶一節一會”設置有10大項13小項活動:1.大會報到;2.宣傳活動;3.新聞發布會;4.開幕式;5.大會和論壇活動(含第三屆國際茶葉采購商大會暨貴州省茶產業招商引資簽約儀式、茶產業高端論壇暨立頓牌“遵義紅”新產品發布會、中日韓茶葉企業家交流會系列活動);6.網上茶博會;7.展示展銷;8.萬人品茗暨第二屆貴州綠茶全民沖泡大賽;9.考察活動;10.產銷對接活動。整體活動策劃與實施重開放、重茶商、提檔次、規模創新高,去行政化效果明顯,實現了市委市政府勤儉節約辦會與創新辦會的指示要求,并得到市委政府領導高度肯定。三是積極參與茶文化、茶藝大型賽事并取得好成績。承辦了萬人品茗暨第二屆貴州綠茶全民沖泡大賽。組團了參加“多彩貴州·黔茶飄香”茶藝職業技能大賽,遵義代表隊取得優異的成績,共計20名選手獲獎(個人賽5人獲獎,其中銅獎1名、優秀獎4名;貴州沖泡4人獲獎,其中銀獎1名、銅獎2名、優秀獎1名;團體賽共3隊獲獎,其中作品《歸來》獲金獎,《遵義?紅》銅獎,《召喚》獲優秀獎;遵義市茶產業發展中心獲優秀組織獎)。四是組隊參加貴州省秋季斗茶大賽。獲得金獎茶王一個、銅獎5個、優質獎2個。為推進遵義茶葉加工水平提升和茶文化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
(六)推進公用品牌建立,推進遵義茶葉集團組建
一是公用品牌管理工作有序推進。根據遵義市委市政府的決定,遵義市主要打造“遵義紅”、“遵義綠”兩大品牌并組建遵義茶業集團。目前,“遵義綠”品牌已申報證明商標并制定了團體標準,已于3月份開始施行。“遵義紅”品牌統一管理工作,我委自去年開始,根據市領導的意見,市茶產業發展中心抽專人負責“遵義紅”品牌擴大使用的相關工作,前期工作已基本結束。8月底,兩大品牌的轉讓手續已完成,目前進入向國家商標局申請程序和制定管理辦法階段。二是積極配合籌建遵義茶業集團。市茶產業發展中心積極協助市交旅投開展籌備前的調研工作。
(七)結合脫貧攻堅攻勢,提升產業升級轉型
1、開展“提質增效”工程。開展低產茶園改造和出口茶園基地提質增效工作,截止10月底優化茶園生態系統推廣面積達7.12萬畝,劃定核心保護區17.7萬畝,開展綠色防控18.525萬畝,調整優化種植品種結構改種換植1.3萬畝,推廣茶葉專用肥16.8萬畝。在去年雨林聯盟認證2.46萬畝的基礎上,今年計劃完成認證基地3萬畝,目前已完成認證初審工作。
2.加大技能培訓力度。針對茶葉加工技能、品牌包裝、營銷、茶藝技能等關鍵環節存在的問題,市縣兩級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開展集中培訓、現場培訓52場次,其中市級5次、縣級47次。累計培訓茶農、茶企相關人員達3500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6000余份。
3.加大茶監督抽檢及茶園面積認證力度。嚴把茶青質量安全關,全面啟動11個縣級檢測站、龍頭企業檢測室、重點市場和核心鄉鎮速測點的檢測網絡體系建設。至2018年9月底,在茶區隨機抽查了8700多個樣品,未發現農殘超標茶青。但在茶樣抽檢中,茶葉質量安全存在較大隱患風險。2018年遵義市茶葉監督抽檢13個,抽檢區域涵蓋湄潭、鳳岡、余慶、務川、正安、道真、播州。檢測結果為:13個樣品檢出聯苯菊酯,1個樣品不合格,原因是克百威超標。
三、2019年的重點工作與建議
1、2019年全年目標任務:茶園面積穩定在206萬畝,投產茶園190萬畝,產量14萬噸、產值125億元,綜合產值280億元。
2、做優基地。牢固樹立“干凈茶”理念,強化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統籌抓好今冬明春補植補造及新建XX萬畝工作,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完成雨林聯盟認證茶園3萬畝的目標任務。繼續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認證茶園達到90%。
3、做大品牌。繼續推進“遵義紅”、“遵義綠”兩大公用品牌管理工作,協助開展遵義茶業集團相關工作,助推產業大升級。抓好國內主要目標市場的宣傳推介。
4、認真謀劃2019年“貴州茶一節一會”。突出以客商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辦會新思路,高質量辦好第四屆國際茶葉采購商大會和第二屆全國手工綠茶制作技能大賽,設置有創新和影響力的論壇活動。
5、實施好12月的深圳茶博會參展事宜。
6、做好農墾改革工作的省級檢查和明年初的國務院驗收工作。
7、開展產業相關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技能。
8、繼續抓好作風建設,樹立宗旨意識。認真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市農委交辦的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