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推進我市中藥材產業在貧困地區發揮好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按照“大健康、大扶貧、大生態、大品種、重點縣、道地特色”的發展模式,以市場需求和生態效益為導向,以帶動和促進藥農脫貧增收致富為核心,以龍頭企業帶動為支撐,以園區規范建設為示范,以產業精準扶貧為重點,整合各方資源要素,創新工作體制機制,調整優化生產布局,統籌協調產業環節,圍繞效益鏈,部署產業鏈,匹配資金鏈,補齊短板,整體推進,提升中藥材產業的經濟、社會、生態和扶貧效益,努力把全市中藥材產業建設為全省重點生產區域,為全市加快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做出積極貢獻。發展中藥材產業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統籌、市場導向原則。充分發揮政府及職能部門的宏觀指導和統籌推進作用,優化調整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扶持重點品種和重點縣發展,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各種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向中藥材產業聚集。
——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原則。根據我市的資源條件、生物資源環境、中藥材地域適應特點,按照適地、適藥的原則,綜合考慮市場行情、原料需求、藥材質量、環境保護和承載能力等因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中藥材產業,結合扶貧攻堅連片推進,培育優勢品種。
——堅持規模發展、品牌引領原則。統一規劃基地、種子(種苗)、種植(養殖)技術、采收加工、包裝貯藏等環節,強化示范基地和繁育基地建設,提高中藥材重點區域的組織化程度和產區集成度,不斷提升質量,推行質量溯源,打造地標產品。以品牌建設為杠桿,以規模提升效益,以品牌引領發展,促成“品牌效應、規模效益、發展后勁”同步顯現。
——堅持生態保護、立體開發原則。按照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并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山地丘陵資源優勢,采用野生撫育、仿野生人工栽培、退耕還林“林藥間套種植(養殖)”等多種模式,提高土地資源和空間利用,進行立體開發,實現中藥材產業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調發展。
——堅持企業引領、助農增收原則。強化企業引領作用,努力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通過加強企業引領,帶動廣大農戶積極參與中藥材種植(養殖)與產業化發展,帶領農戶增產增收。采用多種組織經營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以點帶面,助農增收,推動區域發展,助推精準扶貧。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新增30萬畝),總產量65萬噸,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培育5個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的種植大縣;打造13個以上具有道地特色的黔藥優勢品種;建設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萬畝以上;建成規模3000畝品種2000個以上的藥用植物園1個,以實現中藥材資源的有效保護;建成現代化的綜合性中藥材物流基地1-2個,基地季節性簡易交易市場20個,產地加工基地10個,構建遵義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現代化信息物流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培育規?;瘜I合作組織50個以上;覆蓋農民21萬人,帶動貧困人口5萬人脫貧。
(二)年度目標
2017年度: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其中秋季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6萬畝),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80萬畝,總產量54萬噸,實現綜合產值70億元。培育3個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的種植大縣;打造8個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藥優勢品種;建設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萬畝以上;建成基地季節性簡易交易市場5個,產地主加工基地2個,構建遵義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現代化信息物流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培育規?;瘜I合作組織10個以上;覆蓋農民4萬人,帶動貧困人口1萬人脫貧。
2018年度: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90萬畝,總產量60萬噸,實現綜合產值85億元。培育4個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的種植大縣;打造10個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藥優勢品種;建設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5萬畝以上;建成基地季節性簡易交易市場7個,產地主加工基地4個,構建遵義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現代化信息物流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培育規?;瘜I合作組織20個以上;覆蓋農民8萬人,帶動貧困人口2萬人脫貧。
2019年度: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200萬畝,總產量65萬噸,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培育5個以上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的種植大縣;打造13個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藥優勢品種;建設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萬畝以上;1個規模3000畝、品種2000個以上的黔北藥用植物園建設初具規模;建成現代化的綜合性中藥材物流基地1個,基地季節性簡易交易市場8個,產地主加工基地4個,構建遵義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現代化信息物流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培育規?;瘜I合作組織20個以上;覆蓋農民9萬人,帶動貧困人口2萬人脫貧。
(三)脫貧目標
到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覆蓋農民21萬人,帶動貧困人口5萬人脫貧,主要種植區中藥材種植人均年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三、產業布局
(一)重點發展品種13個。綜合考慮中藥材市場行情、制藥企業原料藥需求、藥材質量、生態環境保護和承載能力等因素,結合精準扶貧攻堅連片推進,選擇道地特色、常用大宗藥材,培育一批在全國、全省有較大影響的優勢品種。在繁育種植技術較成熟、質量穩定可靠的前提下,重點發展林藥結合或改善石漠化山地的生態大品種藥材,如花椒、刺梨、鉤藤、金(山)銀花、石斛等;遵義道地特色藥材,如天麻、石斛、洛黨參等;有較穩定市場需求的常用大宗藥材,如太子參、丹參、何首烏、杜仲、菊花等。
(二)重點分布區域8個。播州為中心的杜仲、天麻、刺梨生產基地,以綏陽為中心的金銀花生產基地,以習水為中心的厚樸生產基地,以道真、播州等為中心的花椒生產基地,以赤水為中心的石斛生產基地,以道真、正安、余慶為中心的黨參、玄參、丹參、太子參、白芨生產基地,以鳳岡為中心的萬壽菊生產基地,以務川為中心香榧生產基地,在正安建成規模3000畝、2000個以上品種的黔北藥用植物園,以實現中藥材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利用。
(三)重點產業縣10個。全市重點培育中藥材產業縣10個,即赤水市、綏陽縣、播州區、習水縣、道真縣、正安縣、務川縣、余慶縣、鳳岡縣、匯川區。省級重點縣為赤水市、綏陽縣、播州區、習水縣、道真縣、正安縣6個。
四、市場拓展
引導省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到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鼓勵省內內外藥企、醫院到我市建立中藥材產品收購、加工、銷售等平臺建設,優先采購以“定制藥園”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藥品,開展多形式的“產、加、銷”對接,開拓中藥材市場。
五、投資及產出概算
(一)資金投入
按照到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200萬畝,建設種子種苗基地2萬畝以上;建成2個物流基地,10個產地主加工基地進行概算,三年預計總投資30億元。
1.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億元,其中,新增30萬畝基礎設施投入2億元;存量基礎設施修善1億元,一次性投入。
2.種植投入:20億元,分3年投入。(重點品種種植投入概算見附表4)。
3.種子種苗基地的建設投入(含部分品種種質資源保護):1億元。
4. 綜合性中藥材物流基地(含主加工廠)建設投資:共計約6億元。
(二)資金來源
1.國家、省、市、縣脫貧攻堅投資產業投入基金及財政預算:約2億元,分3年投入。
2.整合資金:約1億元,整合發改、扶貧、科技、經信、財政、商務、衛生、農業、林業等各項資金,分3年投入。
3.企業投資:約20億元,分3年投入。
4.農民自籌:約6億元,分3年投入,含投工投勞折合資金。
(三)效益
本方案涉及種植品種多,分布較廣,受管理水平、種植區域、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各品種均存在產量差異、質量差異、價格差異,且各品種達產年份不一,加之近兩年藥材價格走勢波動大,因此經濟效益計算較為復雜?,F經對天麻等12種重點發展品種2019年產出進行測算,到2019年,全市中藥材品種種植規模為200萬畝,年均產值可達100億元,平均每畝產值5000元測算,是傳統玉米種植的6倍(以山坡地種植玉米每畝產值800元計)。按2017-2019年3年總投資30億元計算,平均每年10億元。2019年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則投產比達1:10。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產業發展模式。培養一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藥農經紀人、藥農帶頭人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新興經營主體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從分散生產向組織化生產轉變。加大“三變”改革力度,完善“中藥企業+種植大戶+農戶”、“中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利益聯結模式,通過訂單聯合種植、保底收購等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吸納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是調整品種結構,重點發展潛力大、見效快、收益高以及有較穩定市場需求、發展生態效益好的品種;二是調整種植規模,大力推廣集約化、規?;N植,著力建設質量穩定可控,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中藥材生產基地,重點打造集中連片種植示范基地;三是優化種植方式,加強優良品種推廣,強化企業在規范化基地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提升規范化種植水平,提高藥材質量和單產。
(三)加大種植基地及設施建設。一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全市8個貧困縣(赤水、習水、桐梓、湄潭、鳳岡、務川、正安、道真)、1個極貧鄉(務川石朝鄉)、34個貧困村(習水8個、桐梓7個、播州5個、道真4個、務川3個、仁懷、匯川各2個、正安、鳳岡、湄潭各1個)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在貧困地區培育“一長兩短”項目,將中藥材種植和其他短平快項目成為貧困地區脫貧增收致富重點產業來抓;二是要加大項目整合力度,捆綁水利、交通、扶貧等開發項目,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種植基地達到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建成一批規?;?、規范化、標準化、抗風險力強的種植基地。
(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各級財政加大投入,增加財政預算,加大產業資金扶貧投入力度,支持小額扶貧特惠貸力度,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投入,探索并加大風險擔保和農業保險體系建設,切實幫助藥農、企業解決融資困難。
(五)強化科技支撐和質量保障。開展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及質量標準、藥材產品質量標準研究,到2019年,力爭完成全部重點發展品種和鼓勵發展品種種植質量標準研究。強化生產人員質量意識、生態保護意識,加強過程及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為中藥材基地(包括種子種苗基地)標準化生產和質量控制提供技術依據。
(六)提升優良種源供應能力。開展重點品種種源快速繁育中心及規范化種子種苗基地建設,切實保障中藥材種植貧困戶優良種源供應。盡快把綏陽縣金銀花、赤水市金釵石斛、正安縣野木瓜、白芨、播州區杜仲、道真縣玄參、洛黨參、習水縣紅稗等8個品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的品種,培育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品牌的重點良種繁育基地。
(七)培育單品種種植大縣。重點培育一批種植規模上10萬畝、15萬畝、20萬畝的中藥材重點縣,力爭實現成千上萬畝連片規模發展。重點打造播州為中心的杜仲、天麻、刺梨生產基地,以綏陽為中心的金銀花生產基地,以習水為中心的厚樸生產基地,以道真、播州等為中心的花椒生產基地,以赤水為中心的石斛生產基地,以道真和正安為中心的黨參、玄參、白芨生產基地,以鳳岡為中心的萬壽菊生產基地,以務川為中心香榧、構樹生產基地。最終形成若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產業帶。
(八)構建市場網絡體系。建立配套完善的中藥材市場網絡,從根本上解決中藥材銷售渠道問題。一是結合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在市內建設1-2個有較強影響力的現代化中藥材專業物流基地;二是建設10個區域性大品種產地交易市場;三是在集中或連片5000畝以上的基地,建設30個季節性簡易市場;四是扶優扶強有條件的中藥材流通企業,重點培育5家中藥材經營企業;五是加大品牌創建投入,扶持重點企業,做強做大加工環節;六是充分利用上海市對口幫扶我市等各方資源,在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展、展銷平臺和電子商務網絡搭建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進一步推動我省中藥材產業“泉涌”發展。
(九)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遵義,為遵義中藥材大品種發展提速;定期舉辦產業推進會,開展投資互動、融資對接、路演推介等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長期宣傳推廣黔產藥材品牌,宣傳產業投資環境、中藥資源優勢,交流溝通,開啟產業發展思路。
(十)延伸產業融合鏈條。推動以藥食兩用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健康類產品的產業化生產,重點支持以天麻、金杈石斛、金銀花、花椒、太子參、杜仲、厚樸、刺梨等為原料的中藥民族藥產業鏈延伸,推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與鄉村旅游、文化推廣、生態建設、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一批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開發一批具有遵義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線路,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綜合體,讓貧困人口更多分享中藥材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
附表:1.遵義市中藥材產業脫貧計劃表
2.重點品種種植投入概算表
3.重點品種種植產出概算表
4.中藥材產業發展目標任務進度表
表1:遵義市中藥材產業脫貧計劃表
序號 |
重點縣 |
建議重點發展品種 |
種植目標(萬畝) |
帶動人口(人) |
帶動貧困 人口 (人) |
1 |
習水縣 |
石斛、厚樸、杜仲等 |
40 |
20000 |
5000 |
2 |
綏陽縣 |
金銀花、刺梨、葛根、天麻、黃精、花椒、何首烏、元胡等 |
30 |
20000 |
3500 |
3 |
播州區 |
刺梨、杜仲、黃柏、天麻、何首烏等 |
25 |
20000 |
2000 |
4 |
道真縣 |
金銀花、黨參、天麻、玄參、花椒、菊芋(洋姜)等 |
25 |
30000 |
7000 |
5 |
匯川區 |
杜仲、刺梨、天麻、金銀花、絞股藍、柴胡、砂仁、茯苓、何首烏、藏紅花等 |
20 |
10000 |
3500 |
6 |
赤水市 |
石斛等 |
10 |
20000 |
3000 |
7 |
正安縣 |
何首烏、薏苡、金銀花、白及、天麻、黨參、野木瓜、桔梗、竹節人參等 |
10 |
20000 |
7000 |
7 |
務川縣 |
金銀花、草石蠶、香榧等 |
10 |
20000 |
6000 |
8 |
鳳岡縣 |
10 |
20000 |
6000 |
|
9 |
余慶縣 |
太子參、丹參、吳茱萸等 |
8 |
6000 |
2000 |
10 |
仁懷市 |
鉤藤、葛根、半夏、野芙蓉等 |
8 |
4000 |
2000 |
11 |
其他縣 |
魚腥草、山藥、何首烏、紅豆杉、生姜、菊花等 |
4 |
20000 |
3000 |
合 計 |
200 |
210000 |
50000 |
表2:種植投入概算表
序號 |
名稱 |
種子種苗投入 |
管護、肥料投入 |
合計投入 |
備注 |
(元/畝) |
(元/畝) |
(元/畝) |
|||
1 |
天麻 |
1750 |
540 |
2290 |
每畝按50平方米計,用麻種15公斤,菌種100公斤 |
2 |
石斛 |
4500 |
1750 |
6250 |
林下種植,每畝用種苗約3000叢,每叢1.5元,一次栽種多次采收 |
3 |
半夏 |
4000 |
350 |
4350 |
每畝100公斤,每公斤40元,1年采挖 |
4 |
太子參 |
4900 |
340 |
5240 |
每畝用種根35公斤,每公斤140元,1年采挖 |
5 |
丹參 |
440 |
330 |
770 |
每畝用種根40公斤,每公斤11元,1年采挖 |
6 |
杜仲 |
220 |
200 |
420 |
每畝110株,每株2元,一次栽種多次采收(葉) |
7 |
何首烏 |
300 |
310 |
610 |
每畝用苗3000株,每株0.1元,撫育費含挖穴工費,2年采挖 |
8 |
苦參 |
75 |
310 |
385 |
每畝用種1.5公斤,每公斤50元,2~4年采挖 |
9 |
桔梗 |
180 |
380 |
560 |
每畝用種1.5公斤,每公斤120元,直播,2年采挖 |
10 |
金銀花 |
600 |
200 |
800 |
每畝用苗120株,每株5元,一次栽種多次采收 |
11 |
銀杏 |
1100 |
200 |
1300 |
每畝用苗220株,每株5元,一次栽種多次采收 |
12 |
靈芝 |
9000 |
500 |
9500 |
每畝用菌棒6000個,每個1.5元,仿野生種植,一次栽種,3年左右多次采收 |
13 |
黃柏 |
330 |
300 |
630 |
每畝110株,每株3元,一次栽種多次采收(葉) |
14 |
厚樸 |
220 |
200 |
420 |
每畝55株,每株4元,一次栽種多次采收(葉) |
15 |
刺梨 |
300 |
390 |
690 |
每畝用種苗200株,每株1.5元,撫育費含挖穴工費,一次栽種多次采收 |
16 |
黨參 |
400 |
360 |
760 |
每畝用種子2公斤,每公斤200元,2年采挖. |
17 |
其它品種 |
1000 |
1000 |
|
序號 |
品 種 |
單價(元/千克) |
畝產量(千克) |
畝年產值(元) |
備注 |
1 |
天麻 |
110 |
50 |
5500 |
一年采收 |
2 |
石斛 |
60 |
200 |
12000 |
三年后每年采收 |
3 |
半夏 |
100 |
80 |
8000 |
一年采收 |
4 |
太子參 |
120 |
100 |
12000 |
一年采收 |
5 |
丹參 |
13 |
300 |
3900 |
兩年采收 |
6 |
杜仲 |
11 |
50 |
550 |
每年采收 |
7 |
何首烏 |
19 |
300 |
5700 |
兩年采收 |
8 |
苦參 |
15 |
400 |
6000 |
三年采收 |
9 |
桔梗 |
26 |
300 |
7800 |
兩年一收 |
10 |
金銀花 |
40 |
110 |
4400 |
每年采收 |
11 |
銀杏 |
12 |
200 |
2400 |
三年后投產采收果實 |
12 |
靈芝 |
56 |
600 |
33600 |
每年采收,連續采收3年 |
13 |
黃柏 |
16 |
300 |
4800 |
樹齡15年以上輪收取皮 |
14 |
厚樸 |
12 |
300 |
3600 |
樹齡20年以上輪收取皮 |
15 |
刺梨 |
4 |
700 |
2800 |
三年后每年采收 |
16 |
黨參 |
35 |
180 |
6300 |
兩年采收 |
17 |
其他 |
5000 |
5000 |
|
表4:中藥材產業發展目標任務進度表 |
|||||
號 |
主要目標任務 |
單位 |
完成進度 |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
1 |
種植面積 |
萬畝 |
180 |
190 |
200 |
2 |
總產量 |
萬噸 |
54 |
60 |
65 |
3 |
總產值 |
億元 |
70 |
85 |
100 |
4 |
15萬畝種植大縣 |
個 |
3 |
4 |
5 |
5 |
優勢品種 |
個 |
8 |
10 |
13 |
6 |
種子種苗繁育基地 |
萬畝 |
1 |
1.5 |
2 |
7 |
物流基地 |
個 |
1 |
2 |
2 |
8 |
產地主加工基地 |
個 |
5 |
8 |
10 |
9 |
培育規模專業合作社 |
個 |
10 |
30 |
50 |
10 |
覆蓋農民數 |
萬人 |
4 |
12 |
21 |
11 |
貧困人數 |
萬人 |
1 |
3 |
5 |
12 |
藥農人均年增加收入 |
元 |
3000 |
3500 |
4000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