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決策部署,加快遵義市茶產業裂變發展,進一步促進全市茶產業轉型升級,助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ㄒ唬┦袌鰧?,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強化政府在制定和實施茶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激勵機制、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責,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產業集中。
?。ǘ┺D型升級,提質增效。推動茶產業在產能、規模、安全、生態、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擴大產能規模,提升品質,發揮規模效應;促進產業化分工分業,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實施茶旅一體化,挖掘提煉茶文化,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
?。ㄈ┝⒆惝斍?,著眼長遠。針對制約茶產業發展的品牌培育和市場渠道薄弱環節,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切實提高質量安全、標準生產、產品品質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加強戰略謀劃,打好安全生產及產業分工等基礎,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ㄋ模└鞣絽⑴c,惠及大眾。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動茶產業整體水平提升,完善茶產業發展利益鏈接機制,讓茶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紅利,惠及更多茶農,助推脫貧攻堅。
二、目標任務
?。ㄒ唬┛傮w目標
到2019年底,全市投產茶園達到200萬畝以上,茶葉總產量、總產值、綜合產值分別由2016年底的10.95萬噸、85.11億元、183.7億元增加到15萬噸、120億元,250億元,分別增長37%、41%和36%,共計帶動6.3萬人脫貧。2019年,全市加工企業集群達到1000家以上,加工能力20萬噸以上。全面打造2-3個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及知名品牌,力爭1-2個企業掛牌上市。大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全力打造“中國茶業第一市”,讓遵義“干凈茶”飄香海內外。
?。ǘ┠甓饶繕?/p>
2017年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投產面積160萬畝以上,總產量12萬噸,總產值95億元以上,茶業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2018年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投產茶園面積180萬畝以上,總產量13.5萬噸,總產值105億元以上,茶業綜合產值達到230億元以上。
2019年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200萬畝以上,投產茶園面積200萬畝以上,總產量15萬噸,總產值120億元以上,茶業綜合產值達到250億元以上。
?。ㄈ┟撠毮繕?/p>
2017年,帶動1.5萬貧困茶農脫貧,人均增收2750元。
2018年,累計帶動3.7萬貧困茶農脫貧,人均增收2880元。
2019年,累計帶動6.3萬貧困茶農脫貧,人均增收2985元。
三、產業布局
根據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建設生態、高效、優質茶葉生產基地,以湄潭、鳳岡、正安、道真、務川、余慶六縣為重點發展區域,播州區、仁懷市、習水縣、桐梓縣等縣(區、市)為補充發展區域。
?。ㄒ唬┮浴白窳x紅”、“遵義綠”為代表的名優茶、大宗茶、出口茶生產基地
覆蓋湄潭、鳳岡、正安、道真、務川、余慶、播州、仁懷等縣(區、市),包括子品牌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正安白茶、道真硒鍶茶等扁形、卷曲形、直條形、顆粒形等單芽及一芽多葉紅綠茶產品,面積200萬畝,產量10萬噸,產值100億元。以湄潭、鳳岡等6個重點產茶縣及播州區等區域,利用名優茶后期采摘原料為主生產的大宗綠茶、紅茶,面積100萬畝,產量4萬噸,產值10億元。建成出口茶基地50萬畝,其中通過雨林聯盟認證面積10萬畝,涉及湄潭、鳳岡等6個重點縣及仁懷市,產量1萬噸,產值4億元。
?。ǘ耙宰窳x大樹茶”為代表的古樹茶生產基地
覆蓋習水、桐梓、務川、湄潭、道真、鳳岡現有古茶樹資源,突出大樹茶資源,打造“遵義大樹茶”品牌,涵蓋習水大樹茶、務川大葉茶等品牌,適當發展,面積達到5萬畝,產量1000噸,產值4億元。
?。ㄈ┢渌桀惣安柩苌a品
充分利用我市優質的茶樹資源,開發黑茶、白茶、青茶及茶樹花、茶食品、茶多酚、茶飲料、茶葉籽油、茶葉酒、桂花茶、桂花提取物、茶木耳等精深加工及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年產值達到2億元。
四、主要任務
?。ㄒ唬┎鑸@提質增效工程
1.調整種植品種結構。圍繞本地特色、市場需求、產業基礎,每年采取改植換種方式,降低福鼎大白茶、四川名山品種等比例,推廣國內優良特色品種以及黔茶8號、黔茶4號等地方優育品種10萬畝以上;至2019年,發展適宜市場產地需求新品種茶園面積達50萬畝以上,促進不同茶區、不同海拔品種合理搭配,在穩定現有面積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夯實產業基礎。
2.提高茶園標準化建設水平。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鼓勵茶區增施有機肥。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甕福、粒滿豐、茅臺、北京航天先鋒等品牌茶葉專用肥。高效茶園可采取肥水一體精準施肥模式;每個茶葉主產縣茶葉專用肥推廣面積達到80%以上,非茶葉主產縣達到50%以上;加大貧困地區茶農茶葉先進適用技術的培訓力度,提高茶園培肥管理水平,提高下樹率,把茶園建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3.提高茶園專業化水平。至2019年,全市“三品”認定認證茶園達到90%以上,其中通過雨林聯盟認證茶園10萬畝;每年每個主產縣建設茶下養雞、茶下種植、茶旅等產業互動融合茶園以及出口基地5萬畝以上(茶園面積30萬畝以上的縣10萬畝以上),全市共發展50萬畝以上;茶旅一體化示范基地50萬畝以上;每年利用茶樹修剪枝等茶資源實施綜合開發等10萬畝以上。
?。ǘ┵|量安全保障工程
1.優化茶園生態系統。新種或改造茶園行道樹、防護林,在茶園套種杉樹、桂花樹等樹木,在茶園空間種草,建設林—灌—草的立體生態系統;每年主產縣建設一個面積1000畝以上、推廣面積1萬畝以上示范點,全市共建設10個示范點、推廣面積10萬畝以上;每年套種桂花樹1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茶桂花生態栽培項目。
2.劃定核心保護區。每個主產縣選擇生物多樣性、氣候多樣性、山地多樣性的茶葉生產核心區3萬畝以上(茶園面積30萬畝以上的縣10萬畝以上),全市共劃定50萬畝核心保護區;以縣為主出臺具體的措施,禁止有污染的企業進入,控制人流、車流進入量。
3.開展綠色防控。在核心保護區、出口基地、專用基地、產業融合基地、茶旅基地、高速公路沿線的茶園基地,廣泛使用黃藍板、殺蟲燈、性誘劑,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主產縣每縣至少推廣3萬畝(茶園面積30萬畝以上的縣10萬畝以上),全市每年不少于50萬畝。
4.加快出口基地建設。支持湄潭、鳳岡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支持余慶縣以歐盟標準,整體推進符合歐盟標準的基地建設,全力打造50萬畝出口茶生產基地,其中10萬畝雨林聯盟認證基地,以高標準的基地建設,推動大規模的出口。
5.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市牽頭組織針對重點時段、重要區域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在茶葉生產季節,堅決禁止使用催芽素、除草劑、水溶性農藥等禁限用農藥,實施茶葉質量安全專項執法檢查,以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處,查處一處;推動以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為重點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實現所有茶葉生產縣全覆蓋;促進各類追溯平臺互聯互通和監管信息共享。推行農業良好生產規范,推廣生產記錄臺賬制度,推進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夯實“干凈茶”基礎。
?。ㄈ┘庸ど壒こ?/p>
1.實施品牌管理。集中精力打造“遵義紅”、“遵義綠”、“遵義大樹茶”三個公用品牌,落實市級層面管理措施,加快三大公共品牌使用企業授權力度,授權企業數要占到本區域企業總數的50%以上。
2.推進企業集群集聚。舉辦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吸引省外優強企業、省內工商民營資本進入茶行業,每年新增茶葉加工企業50家以上。培育龍頭企業集團,支持“黔茶聯盟”發展,支持在湄潭建設“貴州茶葉集中精制中心”,依托主要區域品牌,推動組建企業集團;鼓勵支持企業集團與上游企業緊密分工合作,推動初精制分離和拼配數據化。
3.推進加工標準化。每年推動各茶葉主產縣開展新標準的宣貫工作,在茶葉生產季節開展各類茶葉加工技術培訓,每年開展茶葉加工技術培訓10次以上,培訓1500人次以上;以茶葉主產縣為主,每年春茶、夏秋茶生產前,完成對所有采茶工的采摘標準和技術輪訓。推動開展QS(SC)認證、ISO、HACCP,GAP及雨林聯盟認證培訓,進一步提高茶葉企業對QS的認識和業務能力,每年各個茶葉主產縣新認證QS(SC)企業5家以上(茶園面積30萬畝以上縣10家以上)全市共50家以上。
?。ㄋ模┣澜ㄔO工程
1.推進茶葉的跨界融合。推進遵義茶與遵義酒、遵義旅游等行業,嫁接渠道、資源共享、互融互通發展。以好酒帶好茶,協調推進遵義茶進入遵義酒的省外營銷渠道,每年進入10個以上銷售網點;以茶葉生產縣為主,遵義茶全面植入遵義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建立遵義茶營銷窗口。
2.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以茶葉主產縣為重點的茶區企業抱團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西安、濟南、青島、太原等城市尋找經銷商、代理商或建立營銷窗口,依托遵鐵集團,共建形象店,每年新建黔茶營銷窗口10個以上;與沃爾瑪、北京華聯等大型連鎖超市及老舍茶館合作,每年新增營銷網點50個以上。
3.加快電子商務建設。加大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知名品牌電商合作力度,推動“遵貨出山”,進入全國大中城市并走出國門;鼓勵知名電商平臺建立產地倉等直采模式,增強線上推廣和線下服務,支持商務、供銷、郵政系統建立覆蓋縣鄉村的快遞物流體系,整合全省各類電商資源,加快縣鄉村電商服務中心和站點建設。
4.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支持聯合利華、盾安集團、天泰茶業、怡壺春、福泰、博聯等企業,以及湄潭、鳳岡、正安、道真、務川、余慶等茶葉主產縣的出口渠道建設,調整產品結構,開拓出口市場。
5.鞏固提升本地市場。支持湄潭中國茶城建設,加快冷鏈物流建設,提升各項服務功能,擴大輻射范圍,帶動遵義茶的外銷。支持湄潭茶葉交易所盡早掛牌,盡快投入運營,建成全國茶葉交易集散中心;支持茶葉全面進入遵義酒店、特色餐飲、高速公路服務站等。
?。ㄎ澹┢放菩麄鞴こ?/p>
1.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茶事活動。辦好一年一度“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市級每年組織一次以上大規模主銷區推介活動。全面植入省內生態文明論壇、數博會、酒博會等重大活動;支持以主產縣為單位,組織企業參加北京、上海、重慶、濟南、西安、深圳等主銷區茶博會,積極參加“絲綢之路?黔茶飄香”系列推介活動及北京和上海等春季品茗活動;支持各茶葉主產縣到省外主要目標市場的公園、茶城、社區、商業廣場等地開展品茗推介活動。
2.營造良好的飲茶氛圍。分不同層次開展茶文化“六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每年各主產縣至少主辦5次,全市共開展40次以上;開展“五一”、“十一”以及節假日景區品茗活動;以遵義主城區和茶葉主產縣為主,加快各類茶館建設,發揮茶館在引導茶消費、繁榮茶文化方面的窗口作用;支持美美茶文化體驗中心建設,成為主城區展示茶產品、推介茶品牌、開展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3.加大廣告媒體宣傳。制作“遵義紅”、“遵義綠”等主推品牌形象宣傳片;支持市主推品牌到目標市場的主流媒體宣傳推介。爭取省內主流媒體長期宣傳遵義茶葉品牌;推動各茶葉主產縣和市主要區域品牌,把高速公路沿線、主要茶區、旅游景區、賓館和餐飲企業等建成宣傳推廣遵義茶品牌的重要窗口。
4.做好茶文化、茶旅游、茶科技大文章。深度挖掘茶文化,保護茶文物,充實市、縣兩級茶文化研究會,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夯實茶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讓茶區與景區深度融合;支持貴大茶學院建設。夯實市、縣、鄉(鎮)三級產業技術支撐服務體系。
?。└母飫撔鹿こ?/p>
1.推廣六盤水“三變”經驗。引導農戶茶園通過入股等方式,向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集聚,讓茶園資源變資產,讓茶農變股東;每個主產縣不少于面積1000畝以上的試點,進行示范推廣。
2.大力發展“茶葉莊園”模式。鼓勵龍頭企業流轉茶園,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以土地確權為抓手,推進茶園林權證辦理和國有農墾茶場改革工作;建設茶莊園,吸引省內外消費者成為“茶園主”,帶動茶消費及產業宣傳,實現茶產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茶園組織化水平。
3.大力培育專業隊伍。在茶葉主產縣推動積極發展茶葉采摘、除草、施肥、用藥專業服務公司(協會)、培育一大批農民茶葉經紀人,推動茶產業關鍵環節的專業化分工,提高茶葉生產的勞動生產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經營性服務公司(協會)從事技術培訓、推廣、新產品研發等服務。
五、保障措施
?。ㄒ唬﹪@“四個精準”發力
2017年起,強化問題導向,對6.3萬人茶區扶貧對象給予精準幫扶,并鼓勵支持企業與貧困戶結對子,全方位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幫助規模企業在市場拓展、電子商務、品牌建設、質量安全、茶旅一體、精深加工等短板上出實招、增實效;引導中型企業和微型小作坊,在生產發展、茶園建設、加工工藝、質量安全等方面提檔升級;全面提高茶產業精準扶貧科學化管理水平,規范茶產業發展資金管理,市、縣兩級茶產業發展資金要傾斜用于適宜種茶貧困村、貧困戶。
?。ǘ┱叽胧?/p>
1.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臺產加銷、土地流轉、激勵機制、金融服務等扶持政策,積極解決茶葉加工融資、建設用地指標等困難。利用全省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的契機,推動茶園林權證的辦理,推動林權證抵押擔保貸款,增強茶產業融資能力;發揮省、市及茶葉主產縣農業投資擔保公司的作用,加大對茶產業的融資支持。商檢、海關、稅務、農業(茶葉)等部門各司其職,共同為茶葉出口企業服好務,力爭實現大突破;支持湄潭茶場申報國家現代農業莊園,抓好國有農墾茶場的深化改革及土地確權工作。
2.加大資金投入。爭取省級產業扶貧基金,整合各種涉農項目及省、市、縣、鄉財政投入,社會資本及金融、企業、農戶自籌等達到100億元以上,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茶產業發展基金。
?。ㄈ┙M織措施
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市促進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對茶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研究,定期召開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加強督促指導、考核、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推進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