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決策部署,進一步鞏固蔬菜產業基礎,提升產業素質,實現提質增效,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ㄒ唬﹥灮Y構,突出重點。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加強蔬菜商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蔬菜種植結構,發展優勢特色蔬菜,按照“四大區域”戰略布局,對優勢特色蔬菜實施區域化、規?;季?,突出重點,協調推進。
?。ǘ┛萍紕撔?,持續發展。深入實施科教興農,完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體系,加大農業科技的開發應用,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拓寬農業增長渠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ㄈ┥鷳B優先,產品安全。充分利用綠色生態優勢,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農產品,實現農產品高效、生態、安全。將生態建設與蔬菜產業化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ㄋ模┦袌鐾苿?,產業帶動。加強經營和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依托市場需求,培育和壯大優勢蔬菜產業。發展壯大經營主體,支持企業創建品牌、培育和開拓農產品市場,大力發展電商農業,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農業”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的應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帶動和壯大蔬菜產業的發展。
?。ㄎ澹┓A賦資源,產業融合。立足山地立體氣候和生態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規?;?、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產品品質和質量為根本,充分發揮夏秋喜涼蔬菜錯時上季,融入重慶、成都、貴陽發展圈,依托大數據綜合運用培育、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壯大蔬菜產品加工、物流和休閑觀光農業,提高蔬菜產業綜合效益,促進遵義生態蔬菜大品牌和蔬菜全產業鏈發展。
?。┖侠聿季?、精準脫貧。尊重市場主體和農民意愿,綜合考慮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合理確定產業規模,優化產業布局。積極引導和組織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利益鏈和價值鏈,穩定增收渠道。
二、目標任務
?。ㄒ唬┛傮w目標
應用周年綠色高效種植模式,重點發展時令蔬菜、夏秋蔬菜、特色蔬菜,調整蔬菜種類和品種結構,合理安排生產茬次。通過三年努力,力爭2019年全市蔬菜年種植面積達280萬畝,產量達448萬噸,種植產值達134.4億元,綜合產值達193億元。覆蓋農民100萬人,帶動4.0萬貧困人口脫貧。
?。ǘ┠甓饶繕?/p>
2017年力爭全市蔬菜種植面積260萬畝,產量416萬噸,種植產值125億元,綜合產值179億元。
2018年力爭全市蔬菜年種植面積270萬畝,產量432萬噸,種植產值130億元,綜合產值186億元。
2019年力爭全市蔬菜年種植面積280萬畝,產量448萬噸,種植產值135億元,綜合產值193億元。
?。ㄈ┟撠毮繕?/p>
三年帶動4.0萬貧困人口脫貧,人均增加收入2500元。
三、產業布局
根據氣候和自然條件、上市時段、市場和區位優勢建設三大蔬菜產業帶:
?。ㄒ唬┲行某菂^時令蔬菜保供產業帶
包括紅花崗、匯川、新蒲新區、播州、綏陽、桐梓、湄潭,面積由90萬畝發展到110萬畝,蔬菜主要以葉菜類、根菜類為主。
面積(萬畝)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紅花崗 |
10 |
10 |
11 |
匯川區 |
10 |
11 |
12 |
新蒲新區 |
5 |
6 |
7 |
播州區 |
30 |
35 |
38 |
綏陽縣 |
15 |
16 |
18 |
桐梓縣 |
10 |
11 |
12 |
湄潭縣 |
10 |
11 |
12 |
合計 |
90 |
100 |
110 |
?。ǘ┫那锸卟藘瀯莓a業帶
包括道真、務川、正安及桐梓、習水、綏陽、紅花崗、匯川、播州、仁懷海拔900米以上區域,面積由91萬畝發展到103萬畝,蔬菜主要以甘藍類、茄果類、豆類、瓜類為主。
面積(萬畝)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道真自治縣 |
10 |
10 |
11 |
務川自治縣 |
10 |
10 |
10 |
正安縣 |
5 |
9 |
10 |
桐梓縣 |
12 |
12 |
13 |
綏陽縣 |
10 |
10 |
11 |
紅花崗 |
4 |
4 |
4 |
匯川區 |
5 |
6 |
6 |
播州區 |
23 |
24 |
25 |
習水縣 |
7 |
8 |
8 |
仁懷市 |
5 |
5 |
5 |
合計 |
91 |
98 |
103 |
?。ㄈ┰缡旒按卧缡焓卟水a業帶
包括赤水、習水、仁懷、桐梓、余慶等低熱河谷區域,面積由15萬畝發展到22萬畝,以茄果類、瓜類、豆類為主。
面積(萬畝)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赤水市 |
1 |
1.5 |
2 |
習水縣 |
4 |
5 |
6 |
仁懷市 |
2 |
2.5 |
3 |
桐梓縣 |
3 |
4 |
5 |
余慶縣 |
5 |
6 |
6 |
合計 |
15 |
19 |
22 |
四、工作重點
?。ㄒ唬┲饕ㄔO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機耕道600千米和生產便道900千米、排灌溝渠300千米、蓄水設施4萬立方米。
2.生產設施配套工程:包括集約化育苗中心30個、綠色防控設施30萬畝、農機配套工程200臺(套)、采后處理設施設備300套。
3.技術應用:包括生態化栽培技術推廣200萬畝次和技術人員培訓10萬次。
4.質量安全工程:包括標準制修訂20個和三品一標認證15個。
5.主體和品牌培育工程:包括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合作示范社培育70家、主導品牌創建1個。
6.“互聯網+”:建設信息中心和平臺1個。
?。ǘ┵Y金籌措
1.爭取省級脫貧攻堅產業子資金投入30億元(紅花崗區1.5億元、匯川區1.5億元、新蒲新區1.5億元、播州區3億元、桐梓縣2億元、綏陽縣2億元、正安縣2億元、道真自治縣3億元、務川自治縣1.5億元、鳳岡縣2億元、湄潭縣2億元、余慶縣2億元、習水縣3億元、赤水市1億元、仁懷市2億元)。
2.通過招商引資和社會融資10億元。
3.向國家和省級財政爭取項目資金。
4.市縣級根據財政資金給予一定支持。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蔬菜產業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和重要性,主動適應新常態,按照突出抓好大扶貧、大數據行動方略,將蔬菜產業扶貧工作任務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確保取得實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理清蔬菜產業發展思路,研究和出臺配套相應的實施細則,明確目標和責任,落實專門的資金。抓好示范,選準突破口,實行整體推進、跨越式發展。
?。ǘ娀ぷ鞔胧?/p>
1.抓好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抓好技術引進、試驗和集成示范,制(修)定一批標準。通過標準引領,推廣集約化育苗、高效生產模式、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機械化耕種收等生態化、輕簡化栽培技術。以規?;睾蛨@區為平臺,重點鞏固8個省級蔬菜農業園區,建立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發揮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作用,推進規?;瘶藴驶a。
2.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招引與培育結合,通過聯合、參股、兼并、租賃等方式,引進有實力的蔬菜生產經營企業,制定扶持政策,支持省、市、縣國投公司進入蔬菜產業,培植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本土企業。鼓勵貧困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生產,擴大經營主體數量。大力推廣“三變”改革經驗,完善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貧困農戶利益。對帶動不少于50戶貧困戶且年生產量達500噸以上的企業,帶動不少于20戶貧困戶且年產量達200噸以上的合作社,在扶貧產業資金分配時定向補助,并優先給予扶貧產業基金和流動資金貸款貼息支持。
3.開展品牌創建。打造“遵義生態蔬菜”核心競爭力。制定遵義蔬菜生產及質量標準,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認證和地理標志保護登記。實施品牌戰略,依托專業機構打造培育“大婁山”無公害蔬菜公共品牌。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形式,舉辦推介活動,樹立遵義蔬菜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引導和支持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批發市場組建蔬菜產銷聯合體,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技術標準,共同開發系列產品,共同開拓市場,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支持幫助遵義蔬菜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城市重量級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對蔬菜企業在媒體和各類展會活動的宣傳廣告費用給予財政資金補貼,對在市境內高速公路開展遵義蔬菜宣傳推廣給予支持。
4.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充實力量,推進市和主產縣、重點鄉鎮三級蔬菜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實施骨干技術人員和農村蔬菜專業人才培訓計劃,確保新品種新技術及時到位。依托技術推廣系統和科研院所,加大技術組裝配套和試驗示范力度,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大力推廣生態化栽培技術,覆蓋面積 200萬畝。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專業化科技服務公司,破解小農戶的規?;a難題。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鼓勵科技人員以兼職兼薪、留職停薪等方式領辦和參股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5.強化蔬菜安全生產和質量監控。加大農藥科學使用,嚴格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對生產規模2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使用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和物理防蟲設施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建設蔬菜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室;建立健全產地準出、上市檢測制度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從生產、加工到運輸、銷售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6.市場拓展。以保供促外銷,創新產銷對接機制,構建高效穩定的省內外、境外產銷流通渠道。在對口幫扶城市上海長期設立展銷窗口、直銷窗口。開展采后處理和冷藏、加工和流通,拓寬經營模式,多種形式提高蔬菜產品的內化能力,穩定解決農戶的銷售渠道。抓好夏秋蔬菜優勢,瞄準成渝地區、長江中游、珠三角市場、長江三角區、華北市場,搶占港澳市場,進軍東南亞地區市場,努力開拓歐盟市場。依托貴州大數據工程加大建設“互聯網+蔬菜”,拓寬遵義蔬菜等農產品營銷渠道。
?。ㄈ┘訌娬弑U?/p>
1.加強資金整合,用好產業扶貧基金。加大財政投入和資源整合力度,集中投入,突出在生產設施設備和水電路等生產經營要素的配套。用好扶貧基金,引導企業、金融等社會資金投入,特別要加大對蔬菜冷鏈貯運體系和產(采)后加工建設的投入,加強全產業鏈建設。
2.強化政策扶持,建立激勵機制。加大對經營主體在信貸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建設標準化、規?;a基地,對帶動能力強的品牌給予獎勵和補貼,對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經營主體給予適當獎勵。
3.建立蔬菜產銷風險防范保護機制。鼓勵各地通過以獎代補、整合扶貧和農業產業化等資金提供保費補貼,積極探索蔬菜農產品和價格保險,切實保護菜農收益穩定性和生產積極性,規避 “菜賤傷農”風險。
4.建立速生葉菜基地及蔬菜儲備機制。在中心城區規劃建立周年生產的速生葉菜類基地,解決我市春淡、秋淡季節性需求,同時在每年的春淡、秋淡以及重要節日期間建立儲備機制,儲備重要的耐貯蔬菜品種,以5至7天消費量為動態庫存,應對災害天氣,保障應急需求。
附件:1.各縣(區、市)各年度總體目標任務表
2.建設概算表
3.各縣(區、市)建設任務表
附件1
各縣(區、市)各年度總體目標任務表
縣(市、區) |
2017年 |
|||||
蔬菜種植面積 |
保供蔬菜面積 |
夏秋蔬菜面積 |
冬春早熟蔬菜面積 |
覆蓋農民人口 |
其中貧困人口 |
|
萬畝 |
萬畝 |
萬畝 |
萬畝 |
萬人 |
人 |
|
紅花崗區 |
14 |
10 |
4 |
6.4 |
531 |
|
匯川區 |
15 |
10 |
5 |
6.4 |
1125 |
|
新蒲新區 |
8 |
5 |
3 |
3.2 |
544 |
|
播州區 |
36 |
30 |
23 |
19 |
996 |
|
桐梓縣 |
25 |
15 |
12 |
3 |
9.6 |
1407 |
綏陽縣 |
25 |
10 |
10 |
6.4 |
975 |
|
正安縣 |
18 |
5 |
7 |
3.2 |
1262 |
|
道真自治縣 |
18 |
10 |
10 |
6.4 |
1366 |
|
務川自治縣 |
18 |
5 |
10 |
3.2 |
1415 |
|
鳳岡縣 |
10 |
5 |
5 |
4 |
3.2 |
788 |
湄潭縣 |
20 |
10 |
5 |
4 |
6.4 |
820 |
余慶縣 |
15 |
3 |
3 |
5 |
2 |
700 |
習水縣 |
20 |
3 |
7 |
4 |
2 |
1526 |
赤水市 |
8 |
1 |
1 |
1 |
0.6 |
794 |
仁懷市 |
10 |
3 |
5 |
2 |
2 |
751 |
合計 |
260 |
125 |
110 |
23 |
80 |
15000 |
縣(市、區) |
2018年 |
|||||
蔬菜種植面積 |
保供蔬菜面積 |
夏秋蔬菜面積 |
冬春早熟蔬菜面積 |
覆蓋農民人口 |
其中貧困人口 |
|
萬畝 |
萬畝 |
萬畝 |
萬畝 |
萬人 |
人 |
|
紅花崗區 |
14 |
10.5 |
4 |
6.6 |
1085 |
|
匯川區 |
16 |
11 |
6 |
7 |
2196 |
|
新蒲新區 |
9 |
5.5 |
3 |
3.6 |
1080 |
|
播州區 |
37 |
35 |
24 |
22.8 |
1995 |
|
桐梓縣 |
25 |
16.5 |
12 |
4 |
10.6 |
2695 |
綏陽縣 |
26 |
11 |
10 |
7 |
1903 |
|
正安縣 |
19 |
5.5 |
9 |
3.5 |
2596 |
|
道真自治縣 |
19 |
11 |
10 |
7 |
2757 |
|
務川自治縣 |
19 |
5.5 |
10 |
3.5 |
2858 |
|
鳳岡縣 |
10 |
5.5 |
5 |
5 |
3.5 |
1647 |
湄潭縣 |
20 |
11 |
5 |
5 |
7 |
1661 |
余慶縣 |
16 |
3.5 |
3 |
6 |
2.3 |
1273 |
習水縣 |
21 |
3.8 |
8 |
5 |
2.5 |
3072 |
赤水市 |
8 |
1.2 |
1 |
1.5 |
0.8 |
1609 |
仁懷市 |
11 |
3.5 |
5 |
2.5 |
2.3 |
1573 |
合計 |
270 |
140 |
115 |
29 |
90 |
30000 |
|
|
|
|
|
|
|
|
|
|
|
|
|
|
縣(市、區) |
2019年 |
|||||
蔬菜種植面積 |
保供蔬菜面積 |
夏秋蔬菜面積 |
冬春早熟蔬菜面積 |
覆蓋農民人口 |
其中貧困人口 |
|
萬畝 |
萬畝 |
萬畝 |
萬畝 |
萬人 |
人 |
|
紅花崗區 |
15 |
11 |
4 |
7.5 |
1316 |
|
匯川區 |
16 |
12 |
6 |
8 |
2889 |
|
新蒲新區 |
10 |
6 |
3 |
4.2 |
1506 |
|
播州區 |
38 |
38 |
25 |
25 |
2565 |
|
桐梓縣 |
26 |
17.5 |
13 |
6 |
11.5 |
3798 |
綏陽縣 |
27 |
12 |
11 |
8.3 |
2509 |
|
正安縣 |
20 |
5.8 |
10 |
3.8 |
3410 |
|
道真自治縣 |
20 |
11.5 |
11 |
7.6 |
3684 |
|
務川自治縣 |
20 |
5.8 |
10 |
3.8 |
3813 |
|
鳳岡縣 |
10 |
5.8 |
5 |
6 |
3.8 |
2180 |
湄潭縣 |
20 |
11.5 |
5 |
6 |
7.6 |
2266 |
余慶縣 |
16 |
3.8 |
3 |
6 |
2.6 |
1713 |
習水縣 |
22 |
4.2 |
8 |
6 |
2.8 |
4054 |
赤水市 |
8 |
1.3 |
1 |
2 |
1 |
2193 |
仁懷市 |
12 |
3.8 |
5 |
3 |
2.5 |
2104 |
合計 |
280 |
150 |
120 |
35 |
100 |
40000 |
附件2
項目建設概算表(資金單位:萬元)
建設內容
|
配置標準
|
基地面積或配套總量
|
建設規模
|
|||
基礎設施建設
|
機耕道
|
|
100
|
萬畝
|
600
|
公里
|
田間便道
|
|
100
|
萬畝
|
900
|
公里
|
|
水池
|
|
100
|
萬畝
|
40000
|
立方米
|
|
溝渠
|
|
100
|
萬畝
|
300
|
公里
|
|
生產設施配套工程
|
集約化育苗中心
|
10000畝/個
|
30
|
萬畝
|
30
|
個
|
綠色防控設施
|
殺蟲燈等300元/畝
|
30
|
萬畝
|
30
|
萬畝
|
|
農機配套工程
|
500畝/臺套
|
10
|
萬畝
|
200
|
臺套
|
|
采后處理設施設備
|
1000畝/套
|
30
|
萬畝
|
300
|
套
|
|
技術應用工程
|
生態化栽培技術推廣
|
|
200
|
萬畝次
|
200
|
萬畝次
|
培訓
|
|
10
|
萬人次
|
10
|
萬人次
|
|
質量安全工程
|
標準制修訂
|
|
20
|
個
|
20
|
個
|
三品一標認證
|
|
15
|
萬畝
|
15
|
萬畝
|
|
主體和品牌培育工程
|
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合作示范社培育
|
|
70
|
個
|
70
|
個
|
主導品牌創建
|
|
1
|
個
|
1
|
個
|
|
互聯網+
|
信息中心和平臺
|
|
1
|
個
|
1
|
個
|
附件3
各縣(區、市)項目建設任務表
縣(市、區)
|
基礎設施建設
|
生產設施配套工程
|
技術應用工程
|
質量安全工程
|
主體和品牌培育工程
|
互聯網+
|
|||||||||
機耕道(㎞)
|
田間便道(㎞)
|
水池(萬立方米)
|
溝渠(㎞)
|
集約化育苗中心(個)
|
綠色防控設施(萬畝)
|
農機配套工程(臺套)
|
采后處理設施設備(套)
|
生態化栽培技術推廣(萬畝次)
|
培訓(萬人次)
|
標準制修訂(個)
|
三品一標認證(萬畝)
|
骨干企業和合作社培育(個)
|
主導品牌創建(個)
|
信息中心和平臺(個)
|
|
紅花崗區(含南部新區)
|
40
|
60
|
0.3
|
6
|
2
|
2
|
13
|
20
|
10
|
0.5
|
1
|
0.5
|
3
|
|
|
匯川區
|
40
|
60
|
0.4
|
6
|
2
|
2
|
13
|
20
|
10
|
0.5
|
1
|
0.5
|
4
|
|
|
新蒲新區
|
20
|
30
|
0.2
|
6
|
2
|
2
|
5
|
10
|
8
|
0.6
|
1
|
0.5
|
3
|
|
1
|
播州區
|
60
|
90
|
0.4
|
30
|
2
|
2
|
24
|
30
|
26
|
1
|
2
|
2
|
6
|
1
|
|
桐梓縣
|
40
|
60
|
0.4
|
30
|
2
|
2
|
13
|
20
|
20
|
1
|
2
|
1
|
5
|
|
|
綏陽縣
|
40
|
60
|
0.4
|
24
|
2
|
2
|
13
|
20
|
20
|
0.6
|
2
|
1
|
5
|
|
|
正安縣
|
40
|
60
|
0.4
|
24
|
2
|
2
|
13
|
20
|
15
|
0.6
|
1
|
1
|
5
|
|
|
道真自治縣
|
60
|
90
|
0.2
|
24
|
2
|
2
|
23
|
30
|
18
|
1
|
2
|
2
|
6
|
|
|
務川自治縣
|
40
|
60
|
0.2
|
24
|
2
|
2
|
13
|
20
|
12
|
0.6
|
1
|
1
|
5
|
|
|
鳳岡縣
|
40
|
60
|
0.2
|
24
|
2
|
2
|
13
|
20
|
8
|
0.6
|
1
|
1
|
5
|
|
|
湄潭縣
|
40
|
60
|
0.2
|
24
|
2
|
2
|
13
|
20
|
15
|
0.6
|
2
|
1
|
5
|
|
|
余慶縣
|
40
|
60
|
0.2
|
24
|
2
|
2
|
13
|
20
|
10
|
0.6
|
1
|
1
|
5
|
|
|
習水縣
|
40
|
60
|
0.2
|
24
|
2
|
2
|
13
|
20
|
15
|
0.6
|
1
|
1
|
5
|
|
|
赤水市
|
20
|
30
|
0.2
|
6
|
2
|
2
|
5
|
10
|
5
|
0.6
|
1
|
0.5
|
3
|
|
|
仁懷市
|
40
|
60
|
0.1
|
24
|
2
|
2
|
13
|
20
|
8
|
0.6
|
1
|
1
|
5
|
|
|
合計
|
600
|
900
|
4
|
300
|
30
|
30
|
200
|
300
|
200
|
10
|
20
|
15
|
70
|
1
|
1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