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和農民脫貧增收,助推脫貧攻堅,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目標任務
?。ㄒ唬┛傮w目標
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及種養傳統,以市場為導向,在大力發展茶葉、蔬菜、辣椒、食用菌、生態家禽、中藥材等產業的同時,發展區域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優做強早熟馬鈴薯、優質稻米、酒用高粱、方竹筍、特色生豬、優質肉牛、優質肉羊、精品水果、冷水魚及山區池塘生態魚等區域特色產業,推動產業市場化、標準化、規?;?、品牌化,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推動特色產業做精做強,提升貧困地區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能力,把特色產業打造成促農增收、脫貧攻堅的“突擊隊”。
?。ǘ┠甓饶繕?/p>
1.早熟馬鈴薯。2017年,早熟馬鈴薯生產基地10萬畝,總產量15萬噸,總產值3億元。2018年,早熟馬鈴薯生產基地發展到20萬畝,總產量30萬噸,總產值6億元。2019年,早熟馬鈴薯生產基地發展到25萬畝,總產量37.5萬噸,總產值7.5億元。
2.優質稻。2017年,優質稻生產基地90萬畝,總產量40.5萬噸,總產值20.25億元。2018年,優質稻生產基地發展到100萬畝,總產量48萬噸,總產值24億元。2019年,優質稻生產基地發展到110萬畝,總產量55萬噸,總產值27.5億元。
3.酒用高粱。2017年,酒用高粱85.6萬畝,總產量21.4萬噸,總產值15.4億元。2018年,酒用高粱發展到89.6萬畝,總產量22.4萬噸,總產值16.1億元。2019年,酒用高粱發展到93.6萬畝,總產量23.4萬噸,總產值16.8億元。
4.方竹筍。2017年,方竹筍筍用林發展到117萬畝以上,總產量4.6萬噸,總產值5.26億元。2018年,方竹筍筍用林發展到136萬畝以上,總產量5.3萬噸,總產值7.8億元。2019年,方竹筍筍用林發展到165萬畝以上,總產量7.3萬噸,總產值10.6億元。
5.特色生豬。2017年,特色生豬生態養殖出欄37.5萬頭,產值達到7.5億元。2018年,生態養殖出欄50萬頭,產值達到10億元。2019年,生態養殖出欄75萬頭,產值達到15億元。
6.優質肉牛。2017年,優質肉牛出欄21萬頭,產值達到21億元。2018年,優質肉牛出欄23萬頭,產值達到23億元。2019年,優質肉牛出欄25萬頭,產值達到25億元。
7.優質肉羊。2017年,優質肉羊出欄70萬只,產值達到7億元。2018年,優質肉羊出欄80萬只,產值達到8億元。2019年,優質肉羊出欄90萬只,產值達到9億元。
8.精品水果。2017年投產面積43萬畝,產量53.3萬噸,產值28.2億元。2018年投產面積46萬畝,產量56.2萬噸,產值31億元。2019年投產面積51萬畝,產量61.3萬噸,產值35億元。
9.冷水魚及山區池塘生態魚。2017年,實現冷水魚產量0.16萬噸、山區池塘生態魚0.25萬噸,總產值0.4億元、0.5億。2018年,實現冷水魚產量0.2萬噸、山區池塘生態魚0.5萬噸,總產值0.5億元、1億元。2019年,實現冷水魚產量0.3萬噸、山區池塘生態魚1萬噸,總產值1億元、2億元。
?。ㄈ┟撠毮繕?/p>
1.早熟馬鈴薯。到2017年,帶動0.1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80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0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0.4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200元。
2.優質稻。到2017年,帶動0.5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00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7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1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1200元。
3.酒用高粱。到2017年,帶動0.2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235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267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1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00元。
4.方竹筍。到2017年,帶動1.4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83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1.4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9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1.5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950元。
5.特色生豬。到2017年,帶動0.6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20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8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2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1.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200元。
6.優質肉牛。到2017年,帶動0.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0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3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0.6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00元。
7.優質肉羊。到2017年,帶動0.24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0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3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0.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00元。
8.精品水果。到2017年,帶動1.3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283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1.3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385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1.3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3578元。
9.冷水魚及山區池塘生態魚。到2017年,帶動0.0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4500元。到2018年,累計帶動0.1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5000元。到2019年,累計帶動0.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人均增收6000元。
二、產業布局
?。ㄒ唬┰缡祚R鈴薯。主要覆蓋杭瑞、遵赤、遵重高速沿線,以播州區、習水縣、仁懷市、赤水市、桐梓縣、余慶縣、鳳岡縣、紅花崗區、匯川區、湄潭縣等10個縣(區、市)為重點區域,覆蓋74個鄉鎮。其中播州區、習水縣、仁懷市低熱河谷地區為重點建設區。到2019年,習水5萬畝,仁懷、余慶4萬畝,赤水、鳳岡3萬畝,播州2萬畝,紅花崗、匯川、湄潭、桐梓1萬畝,共計25萬畝。
?。ǘ﹥炠|稻。優質稻產業基地覆蓋遵義市12個縣、區(市)的102個鄉鎮,基地面積110萬畝。其中貧困鄉鎮44個,貧困人口26.4萬人。重點布局在二條線。婁山以南地區,80萬畝,主要有:播州區、紅花崗區、匯川區、湄潭縣、鳳岡縣、余慶縣、綏陽縣等7個縣;婁山以北地區,30萬畝,主要有:正安縣、道真自治縣、務川自治縣、桐梓縣、赤水市等5個縣。
?。ㄈ┚朴酶吡?。酒用高粱產業基地主要布局仁懷、播州、習水3個縣(市),到2019年共93.6萬畝。重點布局如下鄉鎮:仁懷市大壩、三合、后山、學孔、茅壩、龍井六個鎮鄉;習水縣良村、二里、二郎、仙源四個鎮鄉;播州區石板、楓香、平正、洪關四個鎮鄉。
?。ㄋ模┓街窆S。按照方竹生長特性,全市方竹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市大婁山山脈中段海拔
?。ㄎ澹┨厣i。根據不同區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養殖傳統,按照“突出區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產業集聚、提高競爭能力、向貧困縣傾斜”的原則進行區域布局。黔北黑豬:道真、湄潭、正安、習水、綏陽、桐梓、新蒲。
?。﹥炠|肉牛。根據各區域生態環境、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屠宰加工、脫貧任務等條件,構建布局合理、生產標準化、產業集群化的優質肉牛產業帶,按照資源條件、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將7個肉牛產業重點發展縣(市、區)規劃為優質特色肉牛產業帶:播州區、桐梓縣、習水縣、務川自治縣、鳳岡縣、播州區、正安縣等7個縣(區)。
?。ㄆ撸﹥炠|肉羊。圍繞黔北麻羊、貴州白山羊主產區及輻射區域,按北部、東部、西部、中部區域規劃打造7個養羊重點縣(市、區)。北部務川自治縣、正安縣、道真自治縣,西部習水縣、仁懷市,中部播州區、桐梓縣為重點縣。
?。ò耍┚匪?。在15個縣布局10個優勢特色水果樹種。形成以紅花崗、道真為主的獼猴桃產業區,主要發展貴長、紅陽、金圓等品種;以湄潭、余慶為主的桃產業區,主要發展春美、春雪、蘋果桃等品種;以播州區、新蒲新區、湄潭、桐梓為主的柑橘產業區,主要發展紅肉蜜柚、碰柑、雜柑、沃柑等品種;以播州、匯川、紅花崗為主的葡萄產業區,主要發展水晶葡萄、摩爾多瓦、夏黑等品種;以湄潭、正安為主的梨產業區,主要發展圓黃梨等品種;以綏陽、習水、播州、道真、匯川、桐梓為主的李產業區,主要發展蜂糖李、空心李、酥李等品種;以綏陽、紅花崗、桐梓為主的櫻桃產業區,主要發展瑪瑙紅、黑珍珠等品種;以匯川為主的楊梅產業區,主要發展荸薺、東魁等,以赤水、習水為主的桂圓、荔枝等。
?。ň牛├渌~及山區池塘生態魚。全市冷水魚種類有鱘魚、虹鱒、大鯢等,主要分布在綏陽縣、桐梓縣、播州區、湄潭縣、鳳岡縣、正安縣等,優勢區域布局在綏陽縣、湄潭縣、播州區、桐梓縣、正安縣等,并形成以綏陽縣、湄潭縣、播州區為核心的冷水魚養殖圈;山區池塘生態魚主要品種有中華倒刺鲃、草魚、鯉魚等,主要分布在赤水市、湄潭縣等,優勢區域布局在赤水市、湄潭縣、播州區、務川自治縣等,并形成以赤水市、湄潭縣、播州區、務川自治縣為核心的山區池塘生態魚養殖圈。
三、工作重點
?。ㄒ唬┰缡祚R鈴薯。一是建立早熟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通過省級資金扶持,逐步在威寧縣建立一級良種基地2000畝、二級良種基地2萬畝,以滿足全市25萬畝種植需求。在種薯基地嚴格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做好綠色防控,生產規模在10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使用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和物理防蟲設施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農殘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嚴禁檢測不合格產品進入流通環節。二是加強“三品一標”認證。早熟馬鈴薯產業基地新增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5萬畝,產品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給予證認費用財政補助。三是完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耕地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水肥一體化和膜上打孔等先進栽培技術,建立集中連片的高標準生產基地25萬畝。四是完善冷鏈、物流、電商建設。建立冷庫
?。ǘ﹥炠|稻。各縣與企業、合作社相互對接,積極的開展優質稻品種選育,推廣丟秧、機插秧等輕簡栽培技術,抓好示范基地建設。嚴格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做好綠色防控,生產規模在10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使用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和物理防蟲設施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農殘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嚴禁檢測不合格產品進入流通環節;產業基地產品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給予認證費用財政補助,新增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70萬畝。加強耕地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精準模式先進栽培技術及稻+魚(鴨、蟹、蝦、娃)等種養集成適用模式,提升優質稻品質和增加單位稻田收入。建立集中連片的高標準生產基地30萬畝。完善市場和流通體系,支持優質稻銷售企業、合作社等營銷組織在銷區中心城市建立直銷點、專賣店等銷售網點。
?。ㄈ┚朴酶吡?。以現有茅臺酒用高粱基地為基礎,建設無公害優質酒用高粱規范化高產示范基地。配套完善農田基本實施建設,穩定提高耕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帶動區域酒用高粱規范化產業帶的形成;進一步促進耕地資源從粗放型經營向高效開發、利用、培肥、集約經營型轉移;水、肥使用從經驗低效型向高效精準型轉移;有機質循環再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實現土壤基礎地力提高一個等級;水資源及肥料利用率提高10%。提高酒用高粱復合產量10%以上,增加復種指數25%以上。實施5萬畝標準化酒用高粱基地建設,年產優質生產優質酒用高粱5萬噸。
?。ㄋ模┓街窆S。2017-2019年三年共新造方竹基地63萬畝,改造方竹地產林36萬畝,現有企業實施技改4家,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新增加工能力710噸。
?。ㄎ澹┨厣i。以我市黔北黑豬種質資源為重點,建設完善“原種場(資源場)—擴繁場—商品場”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配套齊全的良種繁育體系,推進供種能力提升。原種場(或資源場)建在湄潭、道真,共建2個,擴繁場建在產業發展所有基地縣,每縣建1個,共7個。推進規?;瘶藴驶B殖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和家庭牧場擴能升級,建設一批起點高、規模大、配套設施齊全的特色生豬養殖基地。到2019年,新增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2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家庭牧場100個。著力夯實飼料生產基礎。根據地方豬種營養標準,研究開發特色生豬生產專用飼料。建設青綠飼料基地,促進特色生豬養殖節本增效。對現有飼料生產企業進行擴能改造升級,提高工藝裝備水平和生產能力。到2019年,建成青綠飼料基地7.5萬畝。努力提高加工水平。積極引導生豬“就近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推動生豬養殖基地縣優化資源配置,科學布局生豬屠宰企業,確保特色生豬屠宰企業每縣1個。大力發展生豬產品精深加工,支持各精深加工企業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花色品種,提高質量檔次。以“強鏈、延鏈、補鏈”為重點,引進特色豬肉精深加工大企業(或大項目)1個。
?。﹥炠|肉牛。立足遵義本地特色肉牛種質資源,加強對思南牛、貴州白水牛、務川黑牛等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大力實施以優化品種、提高品質、創建品牌為核心的“三品”戰略,建設優質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到2019年底,在鳳岡、正安等2個重點縣建成一批種牛繁育基地,新建(改擴建)優質肉牛原種場2個、擴繁場4個。建立優質肉牛良種繁育核心群0.4萬頭,保障全市年出欄40萬頭優質肉牛種源需求。整合退耕還草(林草結合)、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項目,積極推廣糧改飼、秸稈等農副產品的飼料化利用,擴大飼用玉米種植,切實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
?。ㄆ撸﹥炠|肉羊。整合退耕還草(林草結合)、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項目,每縣實施集中、連片人工種草0.75萬畝,冬閑田土種草0.5萬畝,共計種草1.25萬畝。積極推廣糧改飼、秸稈等農副產品的飼料化利用,擴大飼用玉米種植,切實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平。對黔北麻羊、貴州白山羊等地方優良品種的核心區劃定保種區,采取本品種選育;在非保種區,引進波爾山羊、努比亞羊、杜泊羊等品種在點上開展純種繁育,在面上雜交改良,充分利用雜種抗病力好、生長快的優勢進行優質肉羊生產。2017-2018年通過招商引資或對現有的種羊場進行升級改造,每縣建成集“原種場—擴繁場”為一體、年生產種羊1000只以上的良種繁育場1個,7個項目縣共新建(改擴建)種羊場7個,基本實現種羊自給。2019年在7個重點縣根據產業布局,以鄉鎮為單位,完善肉羊配種點建設,由配種點為周邊發情母羊進行人工授精,有效提高肉羊生產的良種覆蓋率。
?。ò耍┚匪?。建立1個市級果樹種質資源圃,收集與保存國內外優良果樹品種和野生資源、發掘和創制優異果樹種質、培育優新果樹品種,總投資500萬元。在5個縣市分別配套建設母本園、采穗圃和種苗繁育基地,圍繞15個重點產區縣建設10個果樹種苗生產基地,形成由果樹品種選育到母本園、采穗圃和種苗繁育圃的生產體系。在15個重點產區縣,改造300個集中連片300畝以上的果園,配套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推廣簡化修剪、綠色防控、生草栽培、有機肥替代化肥等種植技術,推廣面積41萬畝;有計劃有步驟的通過更換品種改造低產園20萬畝;建立立體套種果園面積5萬畝。依托現有獼猴桃、桃、李、櫻桃、梨等精品水果規?;a基地,配套建設休閑、觀光、體驗、科普基礎設施,融入山地旅游要素,構建一批“三產融合”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加強加工貯運能力建設。在15個基地縣分別建設果品商品化處理基地,貯藏保鮮庫建設:在重點果品產業基地建設大中型果品氣調庫或機械冷庫群15個,全市果品保鮮能力達到50萬噸以上。建立果業大數據中心、現代農業信息服管理系統,完善果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支持市場開拓與運營模式創新,壯大市場主體,形成有影響力的果品專業市場體系,實現產地與銷地市場的有效對接。
?。ň牛├渌~及山區池塘生態魚。在開展冷水魚、山區池塘生態魚及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時開發地方土著魚類資源,建立水產苗種體系建設,調優結構布局,重點打造水產品品牌,以漁文化為載體并融入產業發展中,把生態、安全、休閑、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新技術、新品種展示,集水產養殖、休閑漁業和美麗漁村等多功能為一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漁業轉型升級。
四、保障措施
?。ㄒ唬娀呓鹑谥?。各縣(市、區)要立足實際、精心組織,結合資源稟賦、市場需求、種植習慣,制定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統籌整合資金全力投入產業扶貧,保障項目推進的金融需求。積極根據區域特色產業需求申請產業扶貧子基金并狠抓落地落實。
?。ǘ娀袌?、品牌建設。深度結合綠色農產品“泉涌”工程,在提升農產品規模、質量的同時,引導產業主體參與“月月有活動”等展示展銷,產品力爭借助北京等地“遵義生態農特產品展銷中心”、遵義綠色農產品直營店、體驗點、商超等模式,構筑起整體形象優良的線下品牌化經營網絡。探索“大數據+現代農業”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強品牌建設,以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牽頭打造品牌,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提升附加值。
?。ㄈ娀滦徒洜I主體培育。通過政策激勵培育大量懂技術、政策,知市場、營銷,善生產、發展的新型經營主體引領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效釋放農業生產活力,推動區域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讓農民成為遵義農業的轉型升級的真正實施者和受益者。
?。ㄋ模娀a業鏈條延伸。加快發展區域特色產業配套的農村服務業。加強產前、產中、產后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強化專業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冷鏈物流運輸等流通體系建設,結合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第三產業推動產品的營銷推廣。提升產品加工業能力。引導相關主體探索特色產業的精深加工項目,同時強化招商引資,切實提升產業效益。
?。ㄎ澹娀涮自O施建設。強化基礎設施,依托“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小康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等項目的實施,根據產業需求在農田水利、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工營銷平臺、冷鏈物流、市場建設等項目籌資上向區域特色產業重點縣傾斜。強化風險防控,發揮市場主體的主導作用,精準對接市場,規避市場風險。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探索特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和收入保險等,確保扶貧產業穩定發展。
?。娀萍汲晒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選拔人才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加強產業培訓,堅持以農民專業化、職業化為目標,通過培育培訓,提升農業從業人員技術素養,提高工作效能。提高農業科技利用率,不斷完善農業科研推廣體系,強化品種選育、生物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環境適時監控、病蟲害遠程診斷等技術的應用,切實提高有效供給能力。推動農業生產信息化,加快推進大數據全產業鏈應用,綜合運用互聯網、農業云、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生產效率。提升農機化水平,推進大數據技術與農機化融合發展,以農機補貼為支點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大力推廣山地農業機械及其應用模式?! ?span lang="EN-US" style="line-height: 2; font-size: 12pt !important;">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