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繼訊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建議》的提案收悉。感謝您對我市農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您在提案中指出我市發展現代農業存在的客觀條件和制約因素,并針對性地就如何發展現代農業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我委收到提案后,會同市直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并結合當前我們正在奮力推進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工程抓好落實。
首先,向您通報一下我市農業工作的簡要情況。“十三五”以來,我市明確提出發展遵義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遵義農業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戰略。近年來,全市各級農業部門深入貫徹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部署,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理念,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題主線,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全市農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農業主要指標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我市實現農業增加值385.5億元,同比增長5.7%,占全?。?860億元)的五分之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109元,同比增長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62元)近2000元。
二是遵義新形象更加彰顯。連續高標準承辦了“貴州茶一節一會”和“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辣椒產業委員會”落戶遵義。遵義農業新形象更加彰顯,遵義農業發展成效得到各界的高度肯定。
三是農村改革亮點頻頻。全市土地確權工作完成進度80%,全市土地流轉面積200余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0%。全面開展了“三變”試點,涌現了諸如播州區“三變”+現代農業園區、鳳岡縣“土地流轉+‘三變’”創新土地流轉模式以及“三資轉換”等改革經驗。特別是湄潭縣首創的“確權定資產、確員定身份、確股定歸屬、確管定經營、平臺定市場”的“四確五定”改革試點成果得到了國家和省級層面的充分肯定,其做法被農業部編入《農村改革試點試驗調研報告選編》,并送中央領導同志審閱。
四是經營體系持續完善。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88000多個(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56家(國家級9家,省級1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826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1個、省級示范社24個、市級示范社183個;家庭農場886個,種養大戶近8萬戶。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210萬畝。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多,經營體系更加完善,“誰來種地”問題正在逐步破解。
五是“接二連三”成效顯著。著力推動農業加工業發展,延長農產品附加值和產業鏈條,去年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到346億元,同比增長21.4%。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數達到52個,全市縣級以上園區總數達到125個。啟動的96個農旅一體化示范點有半數建成開園,接待游客突破7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8億元。農業園區和農旅一體化示范點正逐步成為我市農業主導產業集聚的功能區,觀光、休閑農業的示范區。
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目前遵義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有近600家、產品700余個、產地認證800余個,認證面積達600余萬畝,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個。創建了湄潭翠芽、蘭馨、茅貢米業等19個件“中國馳名商標”、100余個“貴州省名牌產品”、170余個“貴州省著名商標”。
總體看,我市農業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但正如您的提案中指出的,我市屬于山區農業,受到自然地理等客觀條件的影響較大,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程度與先進地區相比都還有很大的差距。當前我們需要結合我市農業實際,依靠科技進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進一步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關于您提出的建議:
一、關于農業發展資金問題的建議
您建議通過申請外國政府貸款的方式幫助解決農業發展資金問題。根據我市農業發展實際和調研會商情況來看,當前我市通過此方式籌集資金還不成熟。以色列現代農業舉世聞名,發展方式十分先進。按照市級安排,將組織團隊到以色列考察學習現代農業發展先進經驗。同時,我市農業發展資金瓶頸也正在逐步破解,一是在當前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各級資金都在向“三農”領域集聚,中央、省均出臺政策支持縣級統籌整合資金用于脫貧攻堅、用于農業產業發展。二是隨著農業創業大時代的來臨,當前往農業領域的資本、資金進入更多了,各種形式的圍繞農業農村的創業更多了,不論是農村電商等虛擬平臺還是發展種養殖業、加工業、休閑農業等實體經濟的經營主體更多了,通過招商引資、政策引導讓更多的資金進入農業發展領域,進一步緩解了農業發展資金瓶頸。當前的關鍵是如何用好資本資金,通過改革方式創新體制機制,讓農業農村領域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出更大的效力。
二、關于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議
近年來,全市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煙水配套工程建設、田間農藝設施建設、農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機具購置補貼及小康村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等項目的實施,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田間農藝設施和耕地條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農藝和機械化耕作水平,農業綜合生產和抗災害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得到了提高。
當前全市整體交通大環境已經得到較大改善,已實現縣縣通高速,更好地融入貴陽市和重慶市?;疖囍边_京、滬、穗等大城市,遵義新舟機場開通了北京、上海、昆明、西安、三亞、杭州等二十余個大城市航班,遵義茅臺機場即將建成通航。2017年我市高鐵時代即將到來,便利快捷的交通條件,通江達海,為我市形成了良好的區位優勢,為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等形成的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給我市農產品銷售帶來巨大的商機和市場。
但在偏遠地區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未來幾年我市還將在基礎設施上下大力氣。根據我市“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我市將在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方面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計劃要建成高速公路746.26公里,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總里程達1800公里以上,基本形成“五縱五橫七聯二環”的骨架公路網;建成國省干線提等升級改造里程2262公里;縣鄉道改造里程達1871.3公里;建設撤并建制村通村硬化路16794.8公里,繼續實施建制村通村瀝青(水泥)路3061.55公里。
三、關于農業金融保險支持的建議
農業發展易遭受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影響,特別是對貴州、遵義這樣的山區農業尤為顯著。2017年,我省出臺了《貴州省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黔府金發〔2017〕6號),進一步健全了保險險種,給予農戶更多的保障。
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包括中央財政保費補貼險種和地方特色試點險種兩大類,我省開展的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的險種包括水稻、玉米、小麥、油料作物、馬鈴薯和糖料作物等種植業保險,能繁母豬、育肥豬和奶牛等養殖業保險,公益林和商品林等森林保險。2017年,在政策性農業保險方面有了更多的利好政策,比如降費率、提保額,增加險種和財政補貼等,同時保險流程也更加規范簡化。
年初以來,市級和各縣(市、區)按照省級文件的精神,也同步出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方案,全面開展實施了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目前全市已經承保育肥豬豬保險2.6萬頭,承保能繁母豬保險約3.5萬頭,其他養殖業承保保險9萬頭,生豬價格指數保險6.6萬頭;承保水稻保險113萬畝,玉米保險45萬畝;全市承保森林保險1184萬畝,其中公益林面積1083萬畝;地方特色農業保險主要完成辣椒種植保險5.3萬畝、中藥材種植保險0.5萬畝、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3.8萬畝,啟動了高粱種植保險22萬畝。
同時,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礎上,我市結合實際,和有關金融機構對接準備開發其其他農業保險品種和領域,目前已經擬定了《遵義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戰略合作協議》,待市政府審定后組織實施,雙方就地方特色優勢農、林、畜產品等災害保險,創新特色農業保險產品,開展價格保險、天氣指數保險、產量保險、產值保險、收入保險等方面開展合作。
四、關于加強農產品品牌意識的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的最終目的的如何把產品賣出去,如何拓寬銷售渠道,達到增收的目的。同時,當前消費群體對文化、生態、健康等要素的需求明顯提升,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大省”,我市近幾年正大力貫徹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以“三品一標”認定認證和品牌打造為抓手,大力實施農產品品質品牌提升行動。
目前正在開展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三品一標”認證。今年全市計劃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種植業面積230余于萬畝已經分解到各縣(市、區)正在大力開展該項工作。二是著力品牌培育和宣傳,當前我市正在組織將茶葉的“遵義紅”、“遵義綠”、“遵義大樹茶”等公共品牌進行申報并收歸實際管理,同時加強力量把“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黔北麻羊、大婁山”等公共品牌進一步培育壯大,同時在蔬菜、辣椒、生態畜牧業等重點產業上再創建一批公共品牌。另一方面要多點開花抓,圍繞綏陽金銀花、黔北黑豬、桐梓方竹筍、朝天椒、山珍寶(刺梨)等地方特色品種進行梳理,在中藥材、竹、特色水產、糧油等特色產業上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三是狠抓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2017年要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全市覆蓋。四是要加快標準制(修)訂。組織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配套制定、修訂和完善一批質量標準、規范和生產技術規程,構建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各地要根據本地區實際,制定1個以上特色優勢農產品質量標準。
“十三五”以來,全市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2017年全市以綠色農產品“泉涌”行動為抓手,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切實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在下步工作當中,我們將圍繞既定目標認真抓好落實,加快推動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農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