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先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全市河流管理嚴控投放外來物種的建議》的建議收悉。感謝您對我市天然水域魚類資源的保護,禁止投放外來物種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建議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我市主管部門開展本地物種工作情況
為恢復天然水域的漁業資源的種群數量,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有關精神,我市近幾年來在道真、務川、湄潭、習水、鳳岡、綏陽、播州、赤水等縣、區(市)組織開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動,根據天然河道的魚類資源狀況,投放本地物種,修復魚類資源,投放的主要品種有中華倒刺鲃、草魚、鰱魚、鳙魚、黃顙魚等,共計13670.5萬尾,對維護水域生態平衡,促進江河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我市業務主管部門開展人工增殖放流,向天然水體投放的魚苗,是采用公開招標的形式擇優確定了苗種的供應單位,符合人工放流質量標準,并通過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合格;在投放過程中,嚴格規范人工放流的工作程序。把關、計量、記帳等各個環節,組織專門的執法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到場,嚴防弄虛作假;嚴格按農業部規定的人工放流要點操作,放流后縣、區(市)漁政部門派專人對放流區域加強執法檢查,有效地保障放流效果。整個放流過程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全過程經過當地公證機構監督并公證;放流所在地的漁民代表也現場參與,同時通過對放流所在地張貼公開材料的方式,接受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的監督。
二、投放外來物種的情況
1.確有一部份房開企業為了生意上的風條雨順或在事業上取得一些成就,為求上帝保佑,未經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私自投放外來物種進入天然水域。如雜交鯉魚、非洲鯽魚等。
2.部份年長的市民信奉宗教,祈求平安,在外地一些養殖企業私自購進一些外來水生動物投放到天然水域,如外來龜、鱉等。
3.在山塘、池塘中人工養殖外來物種,在遇到洪水季節時,由于管理不善、洪水暴漲溢洪等原因,造成外來物種外逃進入天然水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積極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增殖放流的宣傳教育,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同時在重要的天然水域、碼頭制作宣傳欄,張貼宣傳標語,在人員密集地發放宣傳單,宣傳外來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加強研究。組織有關各方面的專家,包括生物學、生態學、水產學等學科,共同研究可能入侵的生物種類、分布,對其風險進行評價和分析,控制技術與對策,跟蹤國外境外有害生物發生發展動態,確定防范重點,制定防范規劃。對已入侵生物,研究防治辦法。研究有些入侵生物的經濟利用的途徑,變廢為寶。
3.加大巡查監管力度。漁業主管部門及其漁政管理機構加強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發現向天然水域投放外來種的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4.加大對觀賞魚館的監管。告之市民在購買觀賞魚的同時,提醒市民不得投放進入天然水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