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提復字〔2016〕8號 簽發人:鄭小剛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對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
第45143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民建遵義市委:
貴委提出的關于《提高縣(區)、鎮(鄉)級農業開發規范性、差異性、可持續性,切實助推農業農村發展》的提案收悉。感謝你們對我市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首先,向你們匯報一下我市農業園區建設現狀:
2015年初,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省農村工作會上強調,農業園區有多少辦多少,能辦多少辦多少,上不封頂,不僅是省級要搞,市縣鄉也要根據各自條件積極探索發展農業園區,形成星羅棋布、百花齊放的格局。遵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我市積極探索創建市級、縣級農業園區,有的縣對鄉鎮也作出了創建農業園區的要求。在2015年4至5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高密度調研考察全市農業園區后指出,要在全市創建100個農旅一體化園區,自此,市委市政府將休閑觀光農業列為我市現代農業的重點。
到6月底,我市在建縣級以上園區達120個,其中省級園區52個、市級園區18個、縣級園區50個,農業園區已成為我市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主要平臺。元至6月,120個園區完成投資86.5億元,實現總產值109.8億元,總銷售收入88.1億元。今年上半年,120個縣級以上農業園區主干道長度累計達1949千米,機耕道長度累計達2766千米,生產便道長度累計達2291千米,溝渠(含管網)累計達6033千米,倉庫(冷庫)容量達92.6萬立方米,標準圈舍建筑面積達113.4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建筑面積達221.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達588家,其中,規模企業326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82家;農民合作社522家。
到2016年6月,全市農業一體化園區達96個,已初步開園的達39個,累計完成投資137.6億元,其中今年元至6月完成投資49.95億元。園區共入駐經營主體數達427家,其中規模企業184家,帶動農戶達6.6萬戶,吸納農民就業人數達10.28萬人。元至6月,96個創建點種植業達46.9萬畝,其中:花卉苗木10.77萬畝,水果8.6萬畝,茶葉11.7萬畝,蔬菜4.7萬畝。共修建觀光步道(棧道)69.9萬米,停車場34.6萬平方米,休閑觀光亭235個,生態餐廳5.3萬平方米,農家樂和茶莊達397個,鄉村酒店(旅館)達329家,建休閑觀光娛樂項目173個,購物點136個。元至6月,農旅一體化園區共實現總產值29.2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5.8億元,旅游業產值10.5億元,共接待游客326萬人次。目前,創建效果比較好的農旅園區有湄潭翠芽27°景區、湄潭永興茶海、播州楓香花茂九豐農業公園、綏陽五朵金花、余慶白泥都市第三地、鳳岡田壩茶海之心、桐梓杉坪黔北花海、新蒲櫻花谷、仁懷魯壇園區、仁懷草木年華、赤水市張家灣石斛生態觀光園等。
二、關于提出的問題:
1.無序化開發問題。隨著園區創建力度的加大,導致有的縣級、鄉級園區規劃未充分結合好現有基礎、資源、區位、市場來確定園區的發展定位和主導產業,未引進有實力的經營主體,出現了一些無序化開發的問題。
2.現有政府主導的農業開發,大多重規劃輕落實的問題。這種問題在前兩年要明顯一些,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導搞農業園區,一些規劃的編制園區主導產業不突出或過多,產業鏈的規劃缺乏,導致企業入駐后規劃重新編制的現象。近年來,園區開發由政府主導逐步為政府引導,規劃編制主要由入駐企業組織進行編制。
3.農業開發同質化問題。農旅一體化園區有的規劃未結合好開發區域的農業產業,設計缺乏特色,人云也云,導致園區創建有跟風模仿的現象。
4.部分地區農業開發大量占用優質農田的問題。在農旅一體化園區創建中,有的地方漠視基本農田性質,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導致經營主體在基本農田中修建旅游配套設施的問題。
5.農業開發中,大多重投資輕效益,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服務體系落后的問題。在農業園區創建初期,存在個別地方在未能成功招商的情況下,急上一些財政項目,與后期招商項目不配套甚至有沖突而造成了浪費;有的園區存在主導產業布局不合理,初加工、物流等設施配套匱乏的問題。
三、關于提出的建議:
1.加強監管,合理規劃布局。在初步完成的農業園區十三五規劃中,各地結合現有基礎、資源、區位、市場等優勢,對擬創建的各類園區進行了布局,避免農業園區開發出現無序化的問題。在十三五規劃中,共擬創建252個農業園區和精品園(含正在創建的120個縣級以上農業園區),其中:省級65個、市級35個、縣級65個、鄉鎮精品園87個。按類別來分,種植類200個(含農旅一體化園區100個)、養殖類38個、種養結合類12個、農產品加工類2個。在下步農業園區創建工作中,加強監管,對未納入規劃的園區不予認可,不給予政策支持。
2.充分論證,發揮資源稟賦,走特色化、地域化發展的道路。在農業園區十三五規劃中,市里已對林旅類園區進行統籌,避免片區開發中出現大量同質化的問題。在年初赴福建考察農旅一體化園區創建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麻紹敏同志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田剛同志對各縣(區、市)副書記、分管領導進行強調,各地要根據自身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氣候優勢,打好“特色牌”,不能一味跟風模仿,要按片區分縣分區域進行統籌規劃,避免片區觀光產業的同質化;為此,市政府辦、市林業局對按四大片區對各縣(區、市)今年打造的花卉苗木觀光基地進行了統籌,有效地避免了片區觀光產業的同質化。
3.規范政府行為,完善服務體系,引導民間資金的投入。實際上,農業園區的創建工作,政府也逐步從主導轉變為引導,政府及管理部門通常負責農業園區規劃的審定和創建指導協調、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經營主體的培育和引進、協調土地流轉、協調金融服務、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等。近年來,除個別縣(區、市)外,政府的資金都比較少,起到的是引導和杠桿作用,農業園區的創建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運作,2015年省級農業園區投入中,經營主體自籌和融資投入為100.46億元,占總投資129.6億元的77.5%,整合部門項目和財政補助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的資金為29.14億元,占總投資129.6億元的22.5%。
4.政府要合理規劃和監督農業開發用地,保護優質農田。我市的農旅一體化園區建設,大多數是圍繞茶葉、精品水果、新奇特蔬菜、中藥材等園藝作物產業,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近年創建的以觀光旅游為主的花卉苗木園區,大多數選擇的是坡地,如桐梓杉坪花海、新蒲櫻花谷、漫花谷等。為保護好優質農田,需進一步加大土地執法力度,嚴禁對千畝以上的田壩改變土地用途,嚴禁在基本農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設施,嚴禁在未納入十三五土地統籌規劃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設施。人工景觀設施的修建,嚴禁占用優質農田,引導經營主體利用坡地進行修建。
2016年8月9日
(公開發布)
(聯系人:舒萬剛;聯系電話:23139657)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