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提復字〔2016〕3號 簽發人:張杰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對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
第45075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農工黨遵義市委:
貴委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治理遵義農村環境污染》的提案收悉。感謝貴委對我市農村環境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第一條種植業中化肥、農藥、地膜的使用引起的污染
我委在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同時,也在探索規模農業生態建設,積極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加快高效節約機械的推廣應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并倡導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推廣先進的耕作技術。大力發展農村沼氣項目,加大了農地膜的回收力度,并于2015年12月25日會同財政部門共同下達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農地膜回收利用項目)市級補助資金300萬元,作為農地膜回收利用試點項目經費在務川、正安、鳳岡等6縣進行推行。
二、第二條養殖業糞便污水引發的污染
在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引導規?;笄蒺B殖合理選址,積極引導規?;笄蒺B殖業的發展。集中建設集畜禽飼養、糞便無害化處理和有機肥綜合利用于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養殖場,提高畜禽養殖規模,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實現農村經濟增長和廢物綜合利用雙贏的目標。對規模小的養殖場,采用沼氣轉化的方式處理污水和畜禽糞便;對規模較大的養殖場,實行干濕分離的辦法,把畜禽糞便加工成有機肥,尿液沼化治理后還田,把污染源變成肥料,同時繼續推行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的方法,切實改善土壤環境。劃定禁養區和非禁養區,扶持規模養殖場,控制小型養殖場,走農業加工業、種植加養殖的循環經濟之路,切實保護水源不受污染,有效地保障農產品食品的安全。
三、第三條城市垃圾三廢向農村轉移引發的污染
以創建省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范點為契機,通過文明辦、環保局、城管局等多家單位配合,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通過市城管局獲悉,目前全市共計建設完成15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其中:中心城區填埋場一期、赤水市填埋場已封場),正在使用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13座,垃圾焚燒處理廠1座(赤水市),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2座(中心城區北部海螺、習水縣水泥窯項目),合計現有處理能力3605噸/日。
四、第四條農村生活方式改變導致農村污染問題加重
目前由市城管局編制完成《遵義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待市政府審定批復后,按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開展工作實施。2016年5月7日,已完成對四川省、云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考察,并專題上報市人民政府,擬建立“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鎮處置、縣統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下一步將開展試點工作并向全市逐步推廣。著力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加強城市垃圾廢棄物的管控,加大對轉移垃圾廢棄物巡視力度,確保農村環境不受二次重度污染,促進農村環境污染得到及時治理。
五、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有效地利用農民技能夜校,采取農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大力宣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群眾自已動手清潔家園,自我教育摒棄陋習。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點為抓手,大力實施“村村綠”和綠色家園建設活動,引導群眾在家前屋后見縫插綠和種植花草,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和文明衛生素質。
(二)動員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的環境衛生治理,積極探索垃圾處理物業化管理,推進人員管理社區化,持續做好村莊治理項目申報,推進村莊建設。積極為農村垃圾處理找出路。以鎮為單位進行垃圾處理,推行分類垃圾收集和處理,探索財政補助、市場化運作、村民自建自管的治理方式,嘗試實行村民門前“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強化日??己吮O督。對農村污水處理問題,將大力推廣運用生態濕地、太陽能做動力生態處理,阿科蔓生態處理工藝(水體凈化)慎用污水處理廠;同時利用海綿城市的理念做好雨水的排水規劃和利用工作。
(三)通過各縣、區(市)號召各鄉鎮廣大群眾積極做好夏收兩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在此基礎上,鼓勵廣大農民購置機械,著力推進機械化秸稈還田,積極做好秸稈回收綜合性工作,大力推廣應用秸稈制粒、秸稈飼料、秸稈沼氣、秸稈食用菌等綜合利用技術、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率的提高,達到資源的循環再生利用的目的。
(四)全市相繼啟動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現已建成城鄉生活垃圾中轉站53座,合計轉運能力3561噸/日。仁懷市、道真縣、務川自治縣、余慶縣、桐梓縣、湄潭縣等縣(市)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正在積極的開展前期準備工作,預計今年將全部動工;習水縣、正安縣、綏陽縣等三縣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正在建設當中。建成之后我市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將得到很大提高。
(五)繼續完善農地膜的回收利用,加快廢舊地膜回收資源化利用的網絡建設,在地膜使用集中區域扶持建設廢舊地膜回收資源化利用網點(企業),實現標準農膜使用補貼政策、廢舊地膜回收資源化利用網點(企業)全覆蓋。加大推廣新技術,充分發揮廣大農民參與農田殘膜污染綜合治理的主體地位。
附件:1.市城管局對《關于進一步治理遵義農村環污染的建議》的回復
2.市環境保護局對《關于進一步治理遵義農村環污染的建議》的回復
2016年8月9日
(公開發布)
(聯系人:婁方偉;聯系電話:23139622)
抄送:市政府辦公室,市政協提案委。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6年8月9日印發
共印 5 份
附件1
市城管局對《關于進一步
治理遵義農村環污染的建議》的回復
市農委:
根據農工黨遵義市委提出的《關于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建議》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現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回復如下:
一、我市生活垃圾處置收集設施建設情況
(一)處置設施。目前,全市共計建設完成15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其中:中心城區填埋場一期、赤水市填埋場已封場),正在使用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13座,垃圾焚燒處理廠1座(赤水市),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2座(中心城區北部海螺、習水縣水泥窯項目),合計現有處理能力3605噸/日。
(二)收運設施。全市相繼啟動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現已建成城鄉生活垃圾中轉站53座,合計轉運能力3561噸/日 。仁懷市、道真縣、務川自治縣、余慶縣、桐梓縣、湄潭縣等縣(市)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正在積極的開展前期準備工作,預計今年將全部動工;習水縣、正安縣、綏陽縣等三縣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工程正在建設當中。建成之后我市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能力將得到很大提高。
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進情況
(一)方案編制。目前我局已編制完成《遵義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報市政府審定。待市人民政府同意實施后,將按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案》開展工作。
(二)試點推廣。2016年5月7日,我局已完成對四川省、云南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考察,并專題上報市人民政府,擬建立“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鎮處置、縣統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下一步將開展試點工作并向全市逐步推廣。
(聯系人:毛德超 電話:28223784)
附件2
市環境保護局對《關于進一步
治理遵義農村環污染的建議》的回復
市農委:
農工黨遵義市委《關于進一步治理遵義農村環境污染的建議》收悉。作為此提案的協辦單位,下面就涉及我局業務職能的對策回復如下:
我局堅持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在宣傳上著力,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一方面,與遵義電視臺、遵義日報等駐遵主要宣傳媒體簽訂合作協議,大力宣傳環保工作情況和環保相關業務知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每年的“六?五”世界環境日、“12?4”法律宣傳日,市、縣兩級環保部門組織開展市民體驗、法律宣傳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第三,堅持以“創?!?、“創生”為契機,積極開展環保知識進工廠、進農村、進學校等“十進”活動。
二是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上著力,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一方面,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08-2015年累計爭取中央、省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約1億元,在全市25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已驗收項目40個,在建設項目210個。2016年,紅花崗區等12個縣(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縣推進實施方案已上報省環境保護廳(遵義縣、湄潭縣去年已獲得支持、仁懷市省直管)。另一方面,通過生態創建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15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該創建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為基礎,“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率”作為重要指標之一,要達到指標要求,各縣(市、區)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強環?;A設施(污水處理和垃圾轉運設施)建設,也就是說沒有環?;A設施就創不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第三,為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做法,提高大家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認識,2015年,經市人民政府批準,我局先后分兩批組織縣級環保部門負責人和部分鄉鎮負責人赴江蘇和云南學習考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尤其是學習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經驗,大家感受很深、受益匪淺。
三是在行政執法上著力,不斷糾正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堅持以環保“六個一律”(建設項目未經環評審批及未按環評要求落實污染防治設施的一律停建、停產。對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污染物超標排放、私設暗管等環境違法行為一律依法從重處罰。對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一律依法足額征收排污費。排污單位嚴重違法導致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和造成嚴重后果且社會影響惡劣,負有監管職責的國家公職人員存在失職、瀆職行為的,一律追究行政責任;涉及國有企業的,同時追究國有企業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對污染飲用水水源,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嚴重危害環境、損害人體健康,私設暗管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等嚴重污染環境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排污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一律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并進入環保黑名單,記入貴州省企業誠信信息網信用信息數據庫,對其進行失信懲戒。)專項行動和打擊“黑廢水”、“黑煙囪”、“黑廢渣”、“黑廢油”、“黑數據”、“黑名單”等重點的環保風暴行動為抓手,著力查處和打擊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今年1-5月,全市出動執法人員3177余人次,現場檢查企業1202家次,下達執法文書232份,立案查處73家,擬處罰金額355.7萬元,停產限產7家,查封扣押3家,關停取締5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3起4人。
四是在源頭管控上著力,切實把好項目準入關。對擬落戶項目,堅持通過項目會商會進行研討,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有效地防止了淘汰落實后產能和兩高一低項目落地。堅持前置、替代、分級審核原則,規范總量指標的提出、替代來源、指標審核等程序,切實把建設項目的總量控制落到了實處,同時,采取分組包片的方式,按季度對重點減排工作特別是水泥廠脫硝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督查,對重點問題則采取隨時督查,對日常管理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進行預警,圓滿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大力推進企業的清潔生產,2011年至今已完成企業清潔生態78家,另有5家企業清潔生產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總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省、市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我市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將會不斷強化,農村臟、亂、差現象將得到明顯改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