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提復字〔2016〕1號 簽發人:史忠輝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對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
第45052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九三學社遵義市委:
你委提出的關于《加強和規范我市農資流通市場管理》的提案收悉。感謝你們對我市農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我市農資流通市場管理方面的工作情況
正如提案中所說,隨著農資經營市場的逐步放開,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個體經營日益增多,農資經營市場管理困難逐步增大。尤其是2004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實施以后,部分農資經營行政許可的取消或下放,以及當前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的高度發展,導致農資流通市場管理更加困難。市人民政府所屬的市農委等農資市場管理部門,十分重視農資流通市場管理,通過多種措施,努力推進了我市農資市場規范經營。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從業水平。市、縣、鎮(鄉)農業部門每年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入戶活動,并通過召開培訓會、發放宣傳資料、簽訂合法經營責任狀(或承諾書)等形式,對農資經營企業(戶)和農資使用者開展農資經營和科學使用培訓,督促指導經營者、使用者建立健全經營、使用臺賬,保存好進、銷票據,維護好自身利益,促進農資市場規范經營和農資科學使用。僅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業部門就組織宣傳活動和培訓會47場次,印發各類農業法律法規宣傳資料22.25萬份。
二是加強行業管理,推進合法經營。將法律法規還保留的“獸藥經營許可權”、種子經營備案等行政權力下放到縣(市、區)級農牧部門,從一線加強經營管理。對于法律法規已取消經營許可權的農藥、肥料、飼料等農資經營市場,則通過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強化行業管理,推進合法經營。今年以來,全市農業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8402人次,檢查市場2633場次,檢查企業200個次。
三是建立執法機構,強化查處力度。根據省政府安排,全市于2004年同時成立市、縣兩級農業綜合執法機構,截止目前,全市有農業綜合執法機構15個。10余年來,我市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始終在全省保持領先水平,案件查處力度逐年加大。2010年至2015年,全市一般程序查處案件1739件,查獲不合格農資產品77020公斤,向公安機關移送了一批農資經營涉嫌犯罪的案件,申請法院強制執法了一批案件。僅今年上半年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30件,結案109件。通過案件查處,有力地震懾了違法經營行為,起到了查處一起、教育一片的作用,推進了農資市場的規范經營。
四是規范經營場所,引導集中經營。市、縣兩級商務、規劃、工商等部門充分發揮行業管理職能,在中心城區和縣城區,引導農資經營企業(戶)集中經營,規范農資經營場所。目前,中心城區已形成了賴殼山農資市場、沙河小區農資市場、松桃路農資市場,另外新雪域農資市場正在形成。各縣(市、區)也形成農資經營相對集中區域,如正安縣集中于北門農資市場,綏陽縣東門農資市場、湄潭縣通恒農資市場等等。
五是充分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和行業協會自律作用。供銷合作社歷來是經營化肥、農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的主渠道,對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遵義市供銷社系統發展農資經營企業27家、農資配送中心63個,農資連鎖經營網點3000余個,農資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全市供銷社系統2015年累計銷售各類化肥469376噸,銷售各類農膜1191噸,銷售各類農藥4959噸。2010年市供銷社牽頭成立了遵義市農資流通行業協會,6年來全市共成立各級農資行業協會20個。行業協會自成立以來,開展了農資經營系統的行業自律,促進了農資流通經營行業的規范經營。
雖然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農資流通市場管理上仍然存在如提案中所列舉的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我們正在努力解決和引導解決的。
二、關于加強和規范我市農資流通市場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執法力量,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加強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建設,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一直是農業部門的努力方向。省、市、縣三級每年均會以多種方式對執法人員開展培訓,今年市農委于3月18日就舉辦了一期全市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培訓會,培訓業務骨干共55人,并已選派9人參加農業部、省農委舉辦的執法培訓。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能戰斗、形象好、人員相對穩定”的農業執法隊伍。市政府十分重視農業執法工作,已于今年將農業執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今年市財政預算了農業執法經費20萬元,已實際撥付16萬元。在車改中,市政府為市農委保留了5臺執法執勤車,確保了農業綜合執法中的交通、通訊、現場勘驗和案件查處等必需的設備和條件。
(二)加快農資流通市場規劃,建設科學、功能完備的專業市場。我市已在《遵義市中心城區商業網點規劃(2009-2020)》中,將農資市場規劃于龍坑片區,主營種子、農藥、化肥、農機設備等,面向周邊鄉鎮,以批發為主。農資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也可優先選址于閣老壩物流園區。
(三)嚴格農資產品入市備案制度,堵住違規農資產品的源頭。2004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實施以后,農藥、肥料、飼料等農資產品經營許可制度已取消。目前,種子按新《種子法》規定,法律上指定的品種才實行備案制度。農藥等其他農資產品的經營活動,暫不宜突破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來推行備案或登記制度。我們正積極向上反映,盡快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四)建立健全各級檢測機構,加大檢測和問責力度。目前,我們市、縣兩級農業部門都已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股),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站),并已正常開展檢測工作。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都加掛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牌子,部分鄉鎮配備了速測設備和人員,開展部分農產品的快速檢測。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的建設,逐步完善縣、鄉兩級速測設備,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推進縣、鄉兩級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對檢測出的不合格農產品,強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嚴厲打擊生產不合格農產品的違法行為,確保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專業經營化水平。充分發揮農業行業管理各部門的職能職責,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2015年,市農廣校組織6期培訓班,培訓566人次;市、縣兩級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行業管理部門2015年共舉辦了各類培訓會(班)120余期,培訓從業人員9000余人次。通過各類培訓,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促進了農資經營的進一步規范。今后,我們將充分利用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和市、縣農廣校等社會培訓能力,組織更加廣泛的農資經營從業人員培訓班,提高其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為我市農業培育出一支專業化的服務隊伍。
(六)建立獎懲結合機制,促進農資流通市場科學管理。建立農資流通監管獎懲制度,我市相關部門已在積極的探索研究中。遵義市農業委員會針對一些生產經營者誠信意識淡薄,生產經營假劣農資,損害農資消費者的權益的現象,于今年6月12日,出臺了《遵義市農業委員會關于推進農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遵市農發〔2016〕70號),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我市農業信用體系,將違法經營農資的經營企業(戶)列入失信“黑名單”,對申報政府農業項目的當事人進行信用記錄核查,實現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目的。2016年,通過“貴州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平臺”,實現農業侵權假冒違法案件的信息共享,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合力,提升打擊農業違法犯罪工作的成效。同時,市農委再次重申了農業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的執行。
(七)農資產品的經營品牌,服務遵義農業,促進農資乃至農產品市場良性發展。農資行業經營品牌是長期在市場上獲得群眾認可的農資產品,我市在部分農資經營上已形成品牌,如“農之本”、“卓豪”等農資經營企業。在種子方面,已有“遵玉”系列玉米種子、仁懷市“紅櫻子”高粱種子等,茶葉、辣椒等農作物也有很多獲得群眾認可的品種,肥料方面我們“赤牌”尿素著名品牌等等。這些農資品種和品牌為我們遵義的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市政府鼓勵我市農資經營企業做大做強,建立自己的農資品牌,每年都要拿出一定資金在種子育種方面進行扶持,在海南等地建立專門的育種基地,在種豬方面政府也有專項資金扶持許多良種豬供應場,這些都為我市創建農資品牌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8月9日
(公開發布)
(聯系人:鄭傳芳;聯系電話:23139625)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