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議復字〔2016〕1號 簽發人:史忠輝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對市四屆人大六次會議
第16023號建議的答復
王維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收悉。感謝您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建議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委作為食品安全源頭——食用農產品安全的監管部門,深知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由于我市農業生產規模、集約化水平不高,千家萬戶的農產品生產給監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加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起步晚,監管、檢測機構成立時間不長,離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安全要求還有相當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們會加強改進,努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您提出的“逐步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規范工作,逐步落實農產品生產檔案和生產質量制度;對農產品的全程監管,實施農產品從生產源頭—運輸儲備—市場流通一體化監管,建立健全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議,極具針對性和可行性。我國農產品質量體系由國家強制性標準(無公害農產品)到綠色食品到有機食品組成,涵蓋生產、加工、包裝標識、貯存、運輸所有環節,但由于我市農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很低,大部分農產品生產由千家萬戶分散進行,監管工作難以到位。目前我市正在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的“三品一標”質量認證工作。到目前為止,符合條件的生產基地已有40%完成認證,正按照質量認證要求的質量規范進行農產品生產,這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同時,我們正在開展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試點和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工作,以期實現農產品從生產源頭—運輸儲備—市場流通一體化監管。由于國家實施機構精減,建立健全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目前困難較大,估計在不遠的將來加以解決。
一、加強農資的統一監管
農業生產投入品使用直接關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監管主要涉及農業、工商、質檢、經貿、供銷、公安等部門,管理力量分散,職能交叉,特別是農村地區執法力量薄弱,嚴重影響了農資的日常監管。農資生產、銷售、使用三個環節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產生直接影響,機構改革后,縣級及以下的農資監管工作由農業和市場監管兩個部門負責,由于基層農業和市場監管部門機改后人員大幅減少,增大了監管難度,這種情況已上報市政府研究解決人員短缺問題。目前兩個部門正在通過建立農資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提升監管手段,建立兩個部門信息共享及監管力量組合機制加強監管工作,相信通過兩個部門的不斷努力,加上公安部門配合,監管能力和效果會逐步提升。2015年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共檢查生產經營企業2031家次,出動執法人員8987人次,查處問題119起,涉及資金16.52萬元,責令整改96起,取締無證照企業76家,媒體宣傳88次,發放宣傳材料23380份,指導培訓456場次,指導培訓6908人次;共立案139件,辦結134件,涉及金額21.4萬元,搗毀窩點4個。
二、強化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
由于農產品質量重在抓源頭監管,對牲畜(生豬)屠宰、農產品生產、運輸、儲備、市場流通、農產品生產及鄉鎮農貿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管十分重要。農業部門通過落實監管責任、加大培訓、加大監管檢測執法力度,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運輸、儲備監管。全市沒有出現過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2014、2015連續兩年獲得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第一名。動物屠宰監管由商務部門劃歸農業部門后,農業部門正在制定相關制度和規程,清理非法屠宰場、點,強化監管。農業部門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兩個部門信息共享及監管力量組合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工作。
(一)落實責任。一是建立市農委班子成員包保和干部掛幫制度。每個季度包保領導單位要到所包??h、區(市)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督促檢查,掛幫干部定期到點指導。二是明確責任,層層簽訂責任狀。今年市政府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對縣鄉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并層層簽訂了責任狀,市農委與14個縣、區(市)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市農委通過下發文件與農產品質量相關的部門明確了工作職責,縣級農業部門與鄉鎮和規模農產品生產者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和承諾書,明確了農產品生產者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到“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列入領導干部業績考核內容,強化了監管責任。
(二)加大規范生產技術培訓。至今為止,共培訓監管人員2231人次,農民技術員28465人次,為更好落實農產品生產檔案和執行生產質量制度打下堅實基礎。制定屠宰技術規程,培訓檢疫人員261人次、屠宰人員2186人次,全市目前建立生產基地電子監控點137個,建立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產品68個,逐步擴大以對農產品的全程監管,實施農產品從生產源頭—運輸儲備—市場流通一體化監管。
(三)加大監管檢測力度。通過開展農資、農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督促檢查工作,加大監管工作力度。加大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檢測,農業投入品檢測2000個以上,種植產品每年至少速測2萬個以上,定量檢測2000個以上,動物產品至少速測15萬個以上,定量檢測200個以上,同時實施檢打聯動,對不合格產品立案查處,幾年來,每年立案查處不合格農業投入品200個以上,不合格農產品8個以上,移送公安案件5件,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會更加努力,不斷克服困難,切實抓好我市食品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2016年8月9日
(公開發布)
(聯系人:徐萬進;聯系電話:23139619)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