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提復字〔2015〕11號 簽發人:陳國橋
遵義市農委對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
第44136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楊彪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解決當前農業技術推廣主要問題》的提案收悉。感謝您對我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您在提案中指出,我市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和管理、人員配備、經費待遇保障、推廣模式等方面還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客觀實際且深入地分析了我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問題和不足。政府主導型的推廣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農業推廣體系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議意見,極具建設性和指導性,我們將認真采納并在工作中落實。
近年來,市政府一直重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實施國家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我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有所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全市現有農技推廣機構455個,其中市級20個、縣級204個、鄉鎮級231個;農技推廣機構人員編制5749名,在編4503人,占78.3%。其中:縣級編制1606名,在編人員1354人,占84.3%,鄉級編制3877名,在編人員2968人,占76.6%;學歷結構以本科和大專為主,3725人占82.7%,技術職稱結構方面,正副高級職稱246人,占5.4%,中、初級職稱3253人,占72.2%。
在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創新上,通近年來大力實施國家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進一步理順了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制,形成了以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服務為主導,以經營性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組織等為補充的比較完備的農技推廣體系,培育多種成分、多種形式的農技服務組織參與到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當中來??h、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人、財、物管理權限明確,實行縣農牧局和鄉鎮人民政府雙重管理。
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方面,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明確了農技推廣機構的公益性職能,保障了人員經費,穩定了農技推廣隊伍。公益性崗位農技人員的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工資由縣級財政按時足額發放,開展工作必需的公用事業費根據公益性服務質量和實績,由同級財政解決。加強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知識和技能培訓,人員素質有所提高,農技服務更加規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同時,強化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考核。落實遵府辦函〔2015〕12號文件要求,全面實行以人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為核心的用人制度,根據按需設崗、競爭上崗、按崗聘用的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拔有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進入農技推廣隊伍。下步將依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15851”人才工程建設,以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為切入點,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2015年、2020年全市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將分別達到2758人和114156人。
關于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長期以來,農機化技術推廣方法較為單一、農機與農藝融合不緊密,重產前、產中或產后粗加工機械化,忽略產后深加工的機械化等問題。我們在農機技術推廣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強宣傳,任何新技術的運用都有一個接受的過程,農機新技術在試驗推廣時,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除了機具現場作業示范外,還補充運用開群眾動員會,播放光蝶、通過建立農業網絡、農機推廣群、電視新聞媒體等宣傳工具宣傳,轉變農民群眾觀念,實現我要農民干到農民自己干的轉變。二是增強示范,以項目為載體推廣農機新技術。自從建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以來,遵義市農機化項目始終向園區傾斜,與其它項目資金捆綁實施,主攻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增強農業機械化的示范效果。特別是蔬菜、茶葉規模養殖等以設施農業為基礎的技術高集成的園區,一方面示范新技術產業鏈,另一方面,采取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相結合,加強土地整理和綜合治理,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正在不斷展示、推廣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建設智能農業,提高作業水平和農產品質量,更好的體現節本增效果,展示農業機械化優勢。三是加強信息服務。通過互聯網、部門網站、業務工作群等方式,向農戶提供技術信息,特別是近幾年來,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前沿陣地,為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了許多走出去、引進來的學習交流機會,培養了一批土專家。信息傳遞有載體,深入農戶更容易、準確,農機新技術更容易接地氣,盡量消除農民的盲目性。四是提高農機設備科技含量。隨著2005年中央購機補貼的實施,增強了農民的購買力,激活了農機經銷市場,拉動了社會力量對農機科研的投入,2012年國發2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加強對農機生產企業的扶持力度,科技含量較高的插秧機、聯合收割機、植保飛機和無人駕駛技術在不斷出現、更新,以“設施農業為基礎+物聯網配套+信息處理”的高集成技術正在逐步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節約了大量了勞動力成本、實現了規?;洜I,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六是加強推動農藝與農機推廣技術相結合。以前更多的提法是農機要與農藝相結合,強調以更新農機技術滿足農藝技術要求,遵義的實踐證明,在復種指數高、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只追求單產,不考慮勞動力成本已無法滿足精耕細作的農業發展要求,必須改革耕作制度滿足農機作業條件,我們從2012年起成功示范的油菜機械化直播、玉米機械化直播、水稻機械化直播,正是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的典范。七是發展民間農機技術服務組織,自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實施,將合作社建設納入扶持發展軌道,政府購買服務,用政策、資金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開通農機跨區作業綠色通道、減免作業稅收,并用農民農機合作組織發展資金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增加合作社農機裝備,培訓合作社技術人員,從裝備條件和技術軟實力上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在抓好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創新的基礎上,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專業化、規?;?、市場化服務于農業生產,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關于畜牧業技術推廣工作?!氨匾獣r恢復畜牧獸醫隊伍由縣業務主管部門垂直管理的體制”的問題,在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9〕4號)和2010年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聯合轉發的《省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鄉鎮成立農業服務中心(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負責農業技術推廣、農機推廣、畜牧獸醫、農用物資、扶貧開發、農產品質量檢測、鄉鎮企業管理等服務性工作。目前改革的大趨勢下,恢復獸醫隊伍由縣業務主管部門垂直管理的體制比較困難。關于“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人員歸隊問題”問題,自2010年機構改革以來,鄉鎮畜牧獸醫站獸醫隊伍不斷流失,在編不在崗,在崗非專業等問題確實十分突出,已成為基層獸醫隊伍建設的老大難問題,市農委年年反映匯報,市政府高度重視,曾在2014年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漁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求各縣要在鄉(鎮)設立動物衛生監督分所,確保有兩名以上官方獸醫執法,但效果甚微。目前,市農委正在以“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為突破口,就如何穩定基層隊伍,確實落實鄉鎮動物疫病防控行政管理體制,強化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關于“成立動物防疫農民專業合作社”問題,目前全市正在大力推進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建設,全市13個縣區市共成立了合作社154個,目前市農委正在就如何規范合作社建設、指導扶持合作社發展開展相關工作。關于“組織開展好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的學習培訓”、“采取技術研發單位直接培訓技術推廣人員的方式”問題,市農委一直重視獸醫隊伍基礎培訓,2015年在已在全市開展了“能力提升”隊伍建設和培訓行動,同時市級和縣級層面每年都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專業技術干部進行現代畜牧技術培訓。關于“應完善考核制度,健全崗位責任”,2015年市農委已經印發了關于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考核辦法和細則,明確了崗位責任和考核內容,2015年將依據相關條款落實考核,再兌現市政府高知補貼。
關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正如提案中所說,我們應當更加重視農業技術推廣的教育屬性,更應該重視“廣譜式”的文化教育。習水縣的方法著眼于未來,旨在培養未來的新型農民,這是一項考慮長遠的政策,當然這一做法見效也仍需要一定的時間。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教育程度除習水做法外,還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強農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升其農業專業技術水平,使其逐漸成為具有一定專業素質的新型農民;另一方面大力鼓勵和吸引受教育程度較高或視野更加開闊的人員投身農業之中,這些人員中一部分是受過高等教育對農業充滿憧憬和興趣的人員,另一部分是受過一定教育在外務工,開拓了一定視野的農民工,通過對其進行深入的業務培訓使其成為具有較高素養的新型農民。大學生由于受到教育程度較高,其思維的層次及活躍程度更高,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更能夠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而返鄉農民工是在外?。ㄒ话闶前l達地區)親身參與到大城市的發展之中,其視野的開闊度比一般農民更高,其思想和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將更強,充分調動這兩個群體的積極性,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在利用網絡平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上,今年市農委出臺了《遵義市農業信息工作2015年考核方案》,遵義農業官方門戶網站專門開設了“農業技術推廣”專欄,分為種植業、養殖業、農技推廣、宣傳資料等4個方面,并且對信息上傳進行通報獎勵。專欄現有農業技術推廣相關信息60余條,涉及多個方面,通過全面利用網絡平臺,大力宣傳農業技術。下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信息的收集和發布,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下步我們將繼續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改革創新,以大力實施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為抓手,在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后勤保障、推廣模式等方面加大力度,不斷推動農業技術轉化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和支撐。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歡迎今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2015年8月16日
(聯系人:張正雄,聯系電話:15902526434、28927378)
抄送:市政府辦建議提案辦理科,市政協提案委。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5年8月16日印發
共印 5 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