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市農提復字〔2015〕1號 簽發人:陳國橋
遵義市農委對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
第44085號委員提案的答復
趙光平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抓好遵義市優勢產區及農產品基地建設》的提案收悉。感謝您對我市農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F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我市農產品基地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大力實施“1234戰略”和“8531工程”,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定增長,2014年,全市農業增加值267.4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5元。2010年開始,我市重點打造以茶、竹、藥、蔬菜、辣椒、高粱、畜牧業、干鮮果等為重點的“八大農業產業”,全市通過規劃引導,積極引進、整合資金、項目、技術,在穩定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科技運用水平,農產品基地進一步發展壯大,2014年茶葉、蔬菜、辣椒、高粱、中藥材、竹、干鮮果種植面積分別達179、262、180、130、122、280、129萬畝,生態畜牧業產值達到137億元。
二、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加強基地建設的措施
(一)遵循比較優勢原則,推進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相結合,優化基地布局
正如你講到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化與產業化生產是我國農業生產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我市農產品在省內外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由一定的空間范圍和特殊的自然環境及自然資源所組成的地理區域,是生產力結構、規模、布局、時序及生產力總體效益和水平的決定因素之一。優勢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應以發揮區域的比較優勢為前提,兩者要相互協調。
為此,我市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自然資源稟賦,有針對性地建立“四大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戰略:中部紅花崗、匯川、新蒲、綏陽、遵義、桐梓六縣(區),圍繞城市需求調整結構,加強無公害蔬菜、畜禽、水產等基地建設,打造中心城區“菜籃子”。充分開發鄉村資源,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率先建成現代農業和城鄉統籌發展區;西部仁懷、赤水、習水三縣(市),圍繞“四河四帶”建設,以提高單產和品質為突破口,切實做大高粱基地規模,推進高粱產業發展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推廣酒糟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牛、羊生態養殖業。積極發展赤水烏骨雞、黔北麻羊、石斛、水果等地方特色產業。在低熱河谷發展早熟、次早熟蔬菜,提高品牌優勢和經濟效益;東部湄潭、鳳岡、余慶三縣:堅定不移地走生態路子,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重點打造好綠色品牌、生態品牌、無公害品牌,做大茶葉、優質米、花卉苗木、蓮藕基地規模。結合休閑觀光與農業生產,打造茶旅一體化基地。發展特色干鮮果。擴大稻魚共生“青田魚”等養殖規模。建設“菜籃子”工程補充基地;北部道真、務川、正安三縣:充分發揮毗鄰重慶的優勢,按照“規?;?、基地化、市場化、標準化”的要求,圍繞在建和規劃的高速公路布局農業產業,建設一批產業基地,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爭創一批農產品品牌。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狀況,重點發展壯大草地畜牧業、茶葉、夏秋延遲蔬菜、中藥材等產業。
(二)多措并舉,加強優勢產區建設
您在提案中指出:我市農業部門根據各縣地方資源利用方向,對農業區域進行了階段調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三合龍馳公司、三合華富公司、遵義縣樂意蔬菜園區、樂山花卉園區、楓香蔬菜園區、匯川區觀壩農業園、龍坪萬畝玫瑰園區、遵義臺灣休閑觀光農業博覽園等地都有地域布局,盡管如此,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地區結構雷同的問題仍很突出;二是外銷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區域布局沒有形成,特別是優質專用品種生產還比較分散,因此,我市應加快這類產品的基地建設。
為此,我們作出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出臺了《遵義市推動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辦法(試行)》,擬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資金撬動,以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二是加快水利、通村公路、生態林業、耕地保護、土地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優勢產區生產基礎。通過分區域布局,基本確立了全市各地的主導產業:一是形成以湄潭名優綠茶,鳳岡縣富鋅富硒綠茶,正安白茶,道真、務川鋅硒高山云霧茶,余慶縣名優苦丁茶等“四個優勢茶葉產業帶”;二是形成杭瑞高速沿線蔬菜產業帶、杭瑞高速延伸夏秋蔬菜產業帶、蘭海高速沿線蔬菜產業帶、低海拔區域冬春蔬菜產業帶和城郊蔬菜保供基地,初步建成習水土城、仁懷二合、余慶白泥、桐梓官倉、遵義縣三合三岔等為主的商品蔬菜生產核心基地;三是建成余慶的吳茱萸、八角,道真的洛黨、玄參、木本金銀花,正安的桔梗、白芨,綏陽的金銀花,赤水的石斛,遵義、湄潭等縣杜仲,習水縣油厚樸等中藥材基地;四是形成以仁懷、習水為重點,遵義、桐梓、綏陽、道真、務川等縣為輔的酒用高粱生產基地;五是形成以遵義縣、綏陽縣、湄潭縣為主的辣椒生產基地;六是初步形成以紅花崗區、匯川區、桐梓縣、遵義縣、余慶縣為主的干鮮果基地。為全市農業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
二、加強農業科研及其轉化工作,提升農產品基地競爭力
農業生產科技是先導:為適應優勢農產品和優勢產區發展的需要,調整農業科技布局,技術推廣方向和重點,達到促進優勢產區的農業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提高科技轉化率,整合技術力量,在優勢產區開展專業化服務,推廣果蔬栽培技術、嫁接技術等。
為此,我們大力實施“321工程”(即畝產值分別達到3萬、2萬、1萬元)。推廣“321工程”高效種養模式35萬畝,把傳統的糧糧型改為糧經型、糧藥型、經經型等套種模式,大力推廣煙套蒜(團蔥)、茶套桂、稻魚共生、林下養雞等高效種養模式,單位產出大幅提升。四是著力抓好技術示范。結合傳統優勢產業和“八大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切實抓好糧增工程、糧油高產創建及蔬菜、辣椒、高粱、茶葉、中藥材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各級各類示范點,增強示范帶動作用。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4.12%,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三、做好動、植物防病,實現全程質量監控,提高優勢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一)扎實抓好動、植物疫病防控。一是抓動物疫病防控。全力抓好豬口蹄疫、??谔阋?、羊口蹄疫150.67、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病防控;抓獸醫實驗室建設及實驗室工作。目前,縣級除習水縣、赤水市獸醫實驗室完成建設工作還沒通過省農委考核驗收外,其余縣(區)已通過省考核認證且運轉良好。二是大力開展植物病蟲害防控。大力推廣綠色植保、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抓好各類作物病蟲害防控。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加強檢測體系建設。市級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11個縣成立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208個鄉鎮配備農殘速測儀達163臺、獸藥殘留速測儀達84臺;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目前都已掛牌,正在對監管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配備速測儀,監管檢測工作正逐步展開。二是扎實開展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生產、銷售、使用禁用和亂、濫用農業投入品,人藥獸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記錄不完整,銷售農(藥)殘超標農產品,濫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標志等違法行為。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農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您提的意見也是我們所關注的,我們將充分借鑒您所擔的寶貴建議,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以農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產業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加快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
2015年8月16日
(聯系人:胡永剛,聯系電話:13368629486)
抄送:市政府辦建議提案辦理科,市政協提案委。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5年8月16日印發
共印 5 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