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委組織部《關于印發〈2014年市管領導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市組通〔2015〕7號)精神,現將市農委領導班子2014年度履職情況作如下匯報:
2014年,市農委領導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農委的指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切實履行職責,扎實開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市直目標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一、堅持理論學習,始終與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市農委黨組始終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采取中心組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方式,先后學習了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準則,重溫中央八項、省委十項、市委十二項規定。并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紀律教育月等活動為載體,組織一系列專題學習。傳達了省市經濟與社會管理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和領導講話精神。
通過學習,班子成員提高了對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水平,增強了正確貫徹落實的能力,增強了宗旨意識、公仆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班子成員作風有新轉變,紀律意識有新提高。
二、強化領導,帶好隊伍,提高市農委系統戰斗能力
一是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通過完善班子成員分工負責方式、班子議事規則和班子成員表決等機制來落實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決策、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事項,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操作,最后由委主任公會議作決定。班子成員顧全大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分工不分家,團結協作,充滿活力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是強化作風效能建設。嚴格貫徹執行中央、省委、市委關于作風建設的八項、十項和十二項規定。一方面堅持制度管人,就公務接待、公車管理、考勤管理等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制定了嚴格的制度,單位的接待原則上安排在單位食堂,班子成員的接待費用、用車里程等實行計劃管理,班子成員帶頭實行考勤指紋打卡。另一方面做到警鐘長鳴,在班子成員會上,在大小干部職工會議上反復強調。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干部作風有了進一步轉變,務實、高效、清廉的風氣日漸濃厚。
三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著力解決農委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偏大等不合理問題,引進年青高學歷人才,選拔年青同志充實中層領導隊伍,完善專業技術干部的聘用和考核機制,激發了農委干部職工工作活力。通過民主推薦5名由副職主持工作的事業單位負責人轉任正職,通過綠色通道引進11名碩士研究生,通過公開遴選選調2名公務員,切實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同時,進一步強化人才培育和隊伍建設,現全委已有正高職稱3名,副高職稱39名。
四是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教育實踐活動作為2014年的首要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嚴格活動要求,緊扣為民務實清廉主題,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以“三實三同”為總載體,以“五梳理三帶頭”為總抓手,以反“四風”為主要目標任務,緊密聯系“三農”工作實際,扎扎實實完成了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的工作任務。
五是強化廉政建設。堅持委黨組統一領導、各科室各負其責、全委工作人員共同參與、支持和監督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確定的原則、責任內容和具體分工。2014年年初,委黨組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并印發了《市農委2014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計劃》、《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解意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與農業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明確工作范圍、落實工作內容、量化工作任務、細化工作目標,每項工作都確定了責任領導,明確了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明確具體的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同時按照領導干部“一崗雙責”的要求,層層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建立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風廉政建設體系。
三、盡職盡責,合力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014年,按照“兩個率先”的要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線,以農業科技為支撐,以農村改革為動力,以農業法制為保障,認真落實“1234”戰略,大力實施?“8531”工程,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定增長。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07.88億元、同比增長6.3%,農民人均純收入6849元、同比增長13%。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67.47億元,同比增6.6%;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5元,同比增12.7%;實現糧食產量291.55萬噸,同比增12.2%?;仡欉^去一年的工作,措施有效,成績斐然。
一是農業產業基地進一步壯大。為強化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引進實力企業,去年年初市農委出臺政策,對集中流轉土地300畝以上用于種植商品蔬菜、精品水果、草地畜牧業、中藥材、稻魚(蟹)共生的基地,按每畝市、縣各補助300元的標準實行土地流轉費補助,共補助面積20萬畝,帶動全市土地流轉145萬畝,“八大農業產業”基地進一步壯大。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65萬畝、辣椒190萬畝、高粱126萬畝;茶園面積達到179萬畝,其中投產茶園93萬畝,茶業綜合產值90億元;水果種植面積達到48.7萬畝;全年肉類總產量?58萬噸,畜牧漁業總產值119億元。同時,余慶、遵義、綏陽等地花卉苗木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二是農業經營體系進一步完善。大力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和各類專業合作社,全年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5家,總數達到415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160億元;全市產值1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94家,實現產值254億元;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696個,成員數達9.4萬個,帶動農戶20余萬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以及家庭農場的發展,強有力地推進了傳統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規?;?、標準化方向轉型。
三是遵義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高。充分利用政府駐外辦事處等平臺,支持和引導企業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貴陽等地開設了“遵義生態農特產品展銷中心”、“遵義紅茶葉專賣店”。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級各類農產品博覽會,取得良好的宣傳推介效果。強化農產品品牌培育,重點打造“湄潭翠芽”、“遵義紅”等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和“蘭馨”、“貴三紅”等知名農產品品牌,“茅貢大粒香”還榮獲全國稻米產業大會唯一“狀元大米”稱號。
四是農旅一體化步伐進一步加快。35個省級農業園區全年完成投資65億元,完成產值1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農業園區經營主體進一步壯大,入駐園區企業累計32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7家,省級及以上重點龍頭企業38個;園區農民合作社350個,種養大戶1496戶,家庭農場118個。建成176萬畝較高標準的種植業基地。按照“全景域”理念,推動農旅一體化發展,涌現出綏陽“五朵金花”、遵義縣臺灣邨、湄潭桃花江等標志性鄉村旅游區,鳳岡縣進化鎮太極生態養生園至茶海之心景區還獲得了2014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十大精品線路推薦。
五是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制定了農村土地確權頒證試點方案,遵義縣龍坑鎮金鼓社區土地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各縣、區(市)制定了土地確權頒證試點方案明確了1-2個鄉鎮開展試點。動物防疫機制改革加快,“習水縣基層獸防機制創新改革”模式獲得了農業部、省農委充分肯定,各縣正積極全面推廣。
六是科技支撐農業能力進一步提升。抓“四種工程”。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98%以上;海南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完工投入使用;畜禽品種改良加快。依托糧增工程等項目,強化輕簡高產高效技術推廣,全市共辦示范樣板點4112個,面積72.5萬畝;大力推廣農機作業,機耕面積250萬畝,機收作業面積65萬畝,機播面積22.5萬畝。抓農業培訓。強化職業農民培訓和科技大培訓,其中職業農民培訓5250人、科技培訓人數42萬人次。
七是農業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提升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抓動植物疫病防控。強化動物免疫、動物疫病控制、動物衛生監督等,成功處置小反芻等動物疫情;大力開展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推廣綠色植保,加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力度,成功控制稻水象甲等植物疫情。強化農機、漁業船舶安全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實現了農機、漁業船舶生產“零死亡、零事故”目標。
八是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在發展生態能源方面,建設戶用沼氣池5500戶、建設鄉村服務網點180個、實施鄉村清潔工程19個,完成投資5600多萬元。大力推廣循環農業模式,在鳳岡縣花坪鎮進行“?!印琛本C合利用試點,仁懷、桐梓等地充分利用酒糟,發展生態養殖,遵義縣泉源菌業利用酒糟生產食用菌等探索都取得了成功。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年來,在委領導班子和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學習不夠系統,對上聯系業務、對下調查研究不夠等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和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五個梳理”,圍繞“兩個率先”,實施“1234”戰略和“四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大力實施“8531”工程,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